花蓮良田全毀!800公頃農地淤泥淹沒 農業部曝3大覆育方案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下光復、鳳林等鄉鎮近800公頃農地遭大量土砂淹沒。(羅亦晽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下游地區良田損失慘重,光復、鳳林等鄉鎮近800公頃農地遭大量土砂淹沒。農業部長陳駿季今天表示,農田土壤經相關檢測後都符合標準,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後續處理初步研擬3種方式,其中以土地重畫再生最有效率,不過還會再跟專家學者、農友討論決定覆育方向。

陳駿季今天出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會記者會,說明洪災後農田受損及後續再生復原的方向,他說,經盤點目前有63公頃沒有受災,但灌溉渠道遭淤泥堵塞,農業部已開鑿2口水井、鋪設約1000公尺臨時輸水管線,每天提供1480噸的灌溉用水恢復農田供水。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沖毀光復鄉垃圾掩埋場,造成北富村約79公頃農田被大量垃圾覆蓋。(羅亦晽攝)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天說明農業部初步研擬的3種方式,幫助農民覆育被砂土淹沒的農田。(羅亦晽攝)

他說,受災農田部分,光復鄉跟鳳林鎮有775至800公頃的農地被淤泥淹沒,且厚度有不同等級,有的幾十公分,有的卻是5至6米深,農業部上週爲此邀集土壤專家學者現地會勘,檢測30樣本點後,包括重金屬含量等數據都符合標準,沒有任何問題。

陳駿季表示,針對現勘的30處點位做剖面分析發現,農田被淹沒的表層有3到5公分都是粉土,可能會影響作物生長,下面土層則是粗砂,和現在農田的土質接近,目前初步研擬出3種處理方法,包含清除全數土砂、原地籍重畫及農田重畫。

他坦言,全部移除是最大的工程,600噸的土砂不僅要有暫置點,處理時間最少也要3年;原地籍重畫可以移除部分土砂,但需考量部分田裡有獨立屋的處理方式;最長久之計就是做農田重畫,不過3方案都只是初步規畫,因爲農田是在地農民耕作,一定會傾聽農友聲音,待找到共識後再來執行最適合的再生與覆育方案。

此外,光復鄉垃圾掩埋場遭洪水沖毀,北富村約79公頃農田被大量垃圾覆蓋,農業部已緊急調度機具,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清除垃圾,幫助農民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