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馬太鞍堰塞湖是「潰壩」 劉世芳二週前致電後即時模擬疏散
水利專家、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直言,面對堰塞湖目前唯一方法就是預警、疏散。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現已釀14人死亡。水利專家、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表示,面對堰塞湖目前唯一方法就是預警、疏散,且馬太鞍溪堰塞湖目前還不是潰堤,兩週前內政部長劉世芳曾打給他,請他找專家預測,最後根據模擬疏散7、8千人,不然災情恐怕比大家想得嚴重。
李鴻源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目前還不是潰堤,而是潰壩,意即當水超過壩體時,整個壩體垮下來,幾千萬噸水往下衝造成一個很大的洪峰,若把下面堤防衝破,纔是潰堤。李也說,內政部長劉世芳兩週前曾打給他,請他幫忙找專家預測,因此找來水利、地質專家監測模擬到哪個水位,有可能潰壩。
李說,除模擬水位何時潰壩外,團隊也預測潰壩後洪峰在什麼時間會到何處、下游河川提防哪裡有破口、會淹到那些村落等,在2、3天前便模擬完,且根據模擬紀錄疏散7、8千人,若當初沒有疏散7、8千人,災情恐怕會比大家想得更嚴重,這次可說是學者與政府合作的成功案例。
至於農業部長陳駿季8月13日曾在立院黨團協商,針對馬太鞍堰塞湖說,經評估,他們認爲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且因爲土質鬆軟,很多專家認爲開挖溢洪道風險較高,但他們還是會努力做,只是可能無法在一年馬上清掉。
「目前唯一方法就是預警、疏散。」李鴻源說,臺灣處理堰塞湖經驗不多,且堰塞湖結構不如水壩,土壩隨時會滲水、透水,何時垮無人知,不能用炸的或隨便開挖溢洪道,不清楚臨界點,若壩體垮下來對施工人員非常危險。而這次專家監測雖然知道何時水位溢頂潰壩,但以何種方式潰,學界無法像水庫那般精準掌控,只能說臺灣未來一定會再發生。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昨天下午溢流,大水夾帶黑泥衝進光復市區,造成慘重災情,市區街道滿目瘡痍。記者劉學聖/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