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康定姑咱法庭“六維工作法”創新護“未”新模式

甘孜州康定市人民法院姑咱法庭位於康定市姑咱鎮,轄區內共有大、中、小學校7所,是甘孜州文化教育中心。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婚姻家庭糾紛、撫養權糾紛等涉及未成年人糾紛案件逐年增長。

爲守護“青少年如穗茁壯成長”,充分發揮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姑咱法庭結合轄區實際,依託本土“和”文化,以紅色精神爲舵、法治爲舟,精心打造“紅色貢嘎·渡法青穗”法庭品牌,通過“青穗向陽六維工作法”(“一個基地”“二支隊伍”“三個保護站”“四類機制”“五大團隊”“六種宣教模式”)深度融合家事矛盾化解與未成年人保護,爲青少年如穗成長保駕護航。

溫情調解 護“未”心事

“應該變更撫養權,我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我不同意,孩子打小就跟着我,你根本帶不好……”一大早,姑咱法庭護“未”法治基地裡就傳來一陣激烈的爭吵聲。原來是一起撫養權糾紛案件雙方當事人龔某和王某正在爲女兒小滿(化名)的撫養權鬧得不可開交。

據瞭解,3年前,龔某和王某協議離婚後,按照協議約定小滿由父親王某撫養,母親龔某承擔每月500元的撫養費。直至今年寒假,龔某將小滿接到身邊開啓朝夕相處的幸福生活後,便萌生了變更撫養權的想法,遂訴至康定法院姑咱法庭。

這起案件看似簡單卻關係着孩子的健康成長、親情關係的延續。承辦法官秉持着“紅色貢嘎·渡法青穗”法庭品牌“以紅色精神爲舵、法治爲舟,護航青少年如穗茁壯成長”的建設初衷,多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組織雙方調解,但雙方各執一詞,絲毫不肯讓步。

直至開庭時,“未成年人權益代表人志願隊”成員當庭播放了一則走訪小滿的錄像。錄像中,小滿端坐在書桌前,眼睛紅紅的,聲音略帶沙啞,向志願隊成員說道:“我很愛媽媽,也很愛爸爸,如果選擇媽媽,爸爸會不開心,選擇爸爸,媽媽也會不開心,我不想他們不開心。雖然我很想和媽媽在一起,但是我不願意離開我的爸爸……”

錄像播放完畢後,兩人當場淚如雨下。“法官,我願意調解。”龔某短暫平復心情後,堅定地說。最後,經過承辦法官耐心調解,雙方各讓一步,達成一致意見,孩子仍由王某撫養,龔某每月支付800元撫養費直至小滿年滿18週歲,龔某享有探視權。

原本劍拔弩張的兩個人最終握手和談,案件圓滿化解讓承辦法官感觸頗深,她在“未成年子女意見徵詢機制”工作臺賬的扉頁深情寫到:“婚姻終止,親情不斷。裁的是撫養權,護的是如穗成長的少年。孩子的真情流露才是處理未成年糾紛案件的‘金鑰匙’。”

近年來,姑咱法庭依託“四類機制”及“五大團隊”,共計調解家事糾紛案件78件,切實爲未成年人撐起“法治保護傘”。

暖心回訪 照亮“未”來

爲深化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寫好審判工作“後半篇文章”,讓司法溫暖從法庭延伸至家庭,2024年1月,一起刑事案件的承辦法官一行驅車前往金湯鎮某村開展案件回訪工作。

該案被告人李某某因犯非法運輸、儲存爆炸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案件雖審結,但李某某特殊的家庭情況長期牽動着法官們的心。李某某系二級視力殘疾人,妻子無業,母親爲二級肢體殘疾並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老年癡呆症,兩個女兒均就讀於當地寄宿制小學。鑑於此,承辦法官立即啓動長效關愛機制,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訪談等充分了解兩個女孩基本信息、案件情況、家庭背景等,爲其建立了“涉案未成年人成長檔案”。

一年多來,承辦法官依託“涉案未成年人成長檔案”開展了案件回訪、關愛幫扶等工作,隨着長效關愛機制的啓動,兩個女孩也與“法官媽媽”熟絡起來了,從最初見面時怯生生躲在奶奶身後,到與法官媽媽親切相擁。

“法官媽媽,我好想你。我和姐姐、媽媽、奶奶都很好,你看,我數學考了100分……”回想起與小女孩見面的情形,承辦法官摩挲着那本“涉案未成年人成長檔案”,堅定了“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想信念。

近年來,姑咱法庭依託“心靈關愛驛站”,建立涉案未成年人成長檔案6份,開展心理疏導、案件回訪、關愛幫扶等活動5次,爲未成年人撐起“法治晴空”。

多元普法 守“未”成長

“原來庭審是這樣的……”“你演的法官真好……”剛走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同學們便熱烈討論起來。

爲進一步增強未成年人法治觀念,營造健康成長的良好法治氛圍,康定法院姑咱法庭不斷深耕普法“責任田”,創新構建“沉浸式+聯動式”普法體系,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發力,讓法治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一方面,法庭以“法治教育基地”爲核心,打造集法治文化牆、模擬審判庭等一體沉浸式普法場景。通過開展“法庭開放日活動”“開學第一課”等活動,邀請轄區內學生實地參與模擬庭審、法治辯論等互動環節,讓同學們沉浸式體驗審判過程、零距離感受法律的神聖與威嚴;並結合身邊的真實案例、法治故事等,通過以案釋法、法官說法等爲同學們帶來一堂堂精彩紛呈的法治宣傳課。近年來,姑咱法庭累計開展特色法治課堂20餘場,覆蓋學生超4000人次。

另一方面,法庭依託“車載法庭”“巡回法庭”“法治副校長”“青穗向陽”宣講志願隊等開展普法宣傳教育,通過“走出去、送上門”的方式深入轄區內大、中、小學校,零距離以案普法、以案釋法20餘次。與四川民族學院共建高原少審“實訓基地”,將前沿理念與民族地區司法實踐相結合,邀請高校生參與案件旁聽20餘次,聯合開展普法活動6次,通過豐富的宣傳模式,不斷細化普法工作顆粒度,使普法教育可觸、可感、可見。

法護青衿,“渡”未成長。康定法院姑咱法庭將按照“一年成型、兩年成勢、三年成品牌”的路徑,不斷優化“青穗向陽六維工作法”,持續擦亮“紅色貢嘎·渡法青穗”法庭品牌,實幹實爲推進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落地生根,以“小法庭”服務保障“青少年如穗茁壯成長”。(嶽萬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