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區創新普法模式 激活法治動能

“以前聽法律講座感覺很枯燥、聽不懂,現在聽法治故事像聽評書,很有趣,不知不覺就記住了!”近日,在銅梁區安居古城舉辦的“古城法治故事會”上,和同學們一起前來聽“故事”的陳同學說道。這一將“本地案例”轉化爲“生動故事”、讓“法律條文”融入“市井生活”的創新普法模式,正成爲銅梁區破解基層普法難題的“金鑰匙”。

“一個好的故事勝過一打好道理。”面對“普法人難講、羣衆不愛聽”的困局,銅梁區聚焦“古城”這一文化富礦,以“法治故事會”爲抓手,探索一條“接地氣、有溫度、入人心”的普法新路徑。

“古城法治故事會”的核心在於將法律知識轉化爲羣衆身邊的故事,其創新實踐可概括爲“挖、創、投、呈、效”五大關鍵步驟。銅梁區系統梳理三大資源:一是傳統法治文化,通過考察匾額博物館、王翰林院等遺存,提煉“禮爲用,和爲貴”等傳統法律思想,編寫《銅梁區法治文化地圖》;二是專業案例,篩選法庭、司法所等處理的婚姻家庭、消費維權等高頻民生案件;三是“老古城人”故事,邀請老黨員、調解員講述親歷的糾紛解決案例,讓法治故事紮根鄉土。

通過“專業化脫敏—藝術化重構—場景化再現—點睛化嵌入”四步創作,確保故事既合法又生動。例如,將複雜遺產糾紛改編爲“古城老宅遺囑爭奪”的家庭情感故事;在茶吧、民宿等古城地標設置“我有故事你有茶”場景,用方言演繹衝突,讓聽衆“代入感拉滿”。法律知識則作爲解決矛盾的關鍵,在故事高潮由法官或律師“點睛”解讀。

針對不同羣體定製內容:社區居民專場側重家庭財產、贍養撫養、物業管理、防詐騙等故事。商戶經營者專場側重合同簽訂履行、食品安全責任、消費者投訴處理、勞資糾紛預防、誠信經營等故事。青少年專場側重預防校園欺凌、網絡安全、遠離毒品、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主題故事,採用更活潑的劇本殺、互動遊戲形式,走進學校。遊客服務專場在旅遊旺季,於遊客中心、熱門景點附近,講述涉及旅遊合同、購物維權、人身安全、文物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小故事,提升遊客法律意識和古城法治形象。

同時,組建“法治故事達人”隊伍(含文藝工作者、政法幹警、居民志願者等),通過口語、動漫、金錢板等多種載體演繹故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何代科用金錢板講《全民防詐》,中學生將故事做成動漫獲全市獎項。故事結束後設置“大家評理”“法官面對面”環節,現場解答羣衆疑問,推動“被動聽”變“主動學”。

自實施以來,“古城法治故事會”累計創作故事100餘個,舉辦線上線下活動超50場,覆蓋受衆超1萬人次。羣衆參與熱情高漲——場場“站票”難求,青少年專場更成家長“帶娃學法”新選擇。法律知識知曉率平均提升40%,婚姻家庭、鄰里糾紛諮詢量同比上升47%,且來訪者能清晰引用法律概念;大量潛在矛盾在“喝茶聽故事”中化解,“法律明白人”隊伍成爲基層調解主力。

“古城法治故事會”的成功實踐,爲破解基層普法難題、提升法治宣傳實效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深刻啓示。從“法條上牆”到“故事入心”,銅梁區用“小故事”撬動“大法治”,讓法治真正成爲古城的“新風尚”與“軟實力”。(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