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福海司法所法潤少年 打造“法治+思政”校園普法新模式

“‘法潤·同心’特色法治思政課啓動,不僅是一堂課程的簡單開啓,也是一扇通往法治教育的大門正在爲學生徐徐敞開。”4月15日,昆明市西山區司法局福海司法所聯合西山區書林第一小學福海校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潤·同心”普法少年隊伍暨特色法治思政課堂(試點)共建活動,旨在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氛圍。

啓動儀式在書林一小福海校區拉開帷幕,福海司法所與書林一小福海校區互贈象徵責任與承諾的牌匾;書林一小福海校區向4名律師事務所代表頒發“法潤領航員”聘書。在4名律師代表的帶領下,參加活動的學生進行宣誓:“我們將尊法學法,明辨是非;守法用法,踐行正義;爭做新時代法治少年。”

法治思政課堂由福海司法所牽頭,聯合律師行業黨委、轄區律師事務所組建4個教學團隊,每個團隊包含2至5名律師、1名司法所人員。教學隊伍以社會常見、多發違法違規犯罪行爲作爲重點,定期爲該校學生上法治思政課,針對未成年人常見法律風險、常見犯罪,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和未成年人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

書林一小福海校區黨支部書記、校長謝志鵬對活動給予高度評價:“‘法潤·同心’特色法治思政課的推出,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以一種更全面、更專業、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將法律知識融入日常思政教學中,這種創新的教育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學到實用的法律條文,還能讓大家理解法律背後的價值和精神,真正做到讓法治觀念紮根於心。”

“該課程圍繞案例教學,選擇、設計、運用社會生活中及學生身邊的典型案例和現實問題,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和法律應用能力,堅持正面引導的方向,促使學生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爲方式,進而引導學生參與和影響社區社會治理。”福海司法所所長王新光介紹,今後,該所將繼續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創新普法形式,豐富普法內容,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昆明市西山區司法局政治部主任楊青介紹,針對當前學生法律意識薄弱、思政教育形式單一等問題,該局以“少年普法隊伍”爲載體,結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及“八五”普法規劃要求,打造“法治+思政”創新模式,通過書林一小福海校區的試點經驗,爲西山區青少年普法教育提供可複製的實踐樣板。

此次校園普法活動取得良好效果,不僅讓學生學到法律知識,還在校園內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氛圍,讓學生能在法治陽光下成長爲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記者 李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