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解決訴求的“服務部”——鄢陵縣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綜述
核心提示
鄢陵縣在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與實體化運行方面積極探索創新,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爲指引,整合資源、優化服務、落實責任,推行常駐、輪駐、隨叫隨到3種運行模式,實現羣衆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
整合多方資源 搭建綜合平臺
多平臺融合,功能集約化。鄢陵縣綜治中心將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平臺深度融合,形成多中心合一的綜合服務平臺。科學劃分功能區域(如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整合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訪等部門職能,實現羣衆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
部門協同,力量下沉。他們推行常駐、輪駐、隨叫隨到3種運行模式,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常駐部門聯合辦公,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等行業主管部門和工會、婦聯、法學會等羣團組織按需輪駐,同時吸納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等力量,形成多元化解合力。通過“吹哨報到”機制,快速響應,確保矛盾不上交。
智慧平臺助力 治理效能提升
鄢陵縣委政法委按照“以大數據思維謀平安,用信息化技術促綜治”的工作思路,高標準打造縣級綜治信息化服務指揮平臺——智慧鄢陵,通過“大數據研判分析+六化一體管理”新模式,不斷提升全縣社會治理效能。
近日,該縣望田鎮店東劉村的劉某偉發現,家門口有積水,懷疑是鄰居劉某根家造成的,兩家人各執一詞,發生激烈爭吵。巡邏至此的民警賈謝宗瞭解情況後,當即將這一情況上報給鎮綜治中心,同時會同村“兩委”幹部制訂了調解方案。賈謝宗向兩家人講法條、情理,引導雙方回憶常年的和睦關係。經過一個多小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努力,雙方逐漸冷靜下來,願意各退一步。
智慧鄢陵指揮平臺以綜治“9+X”爲基礎,採用縣鎮村三級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9+16”模式,涵蓋了重點人羣管理、社會治安防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校園及周邊安全防控等業務,爲綜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綜治工作人員將排查發現的矛盾糾紛、安全隱患、各類重點人員信息數據及時錄入,按照類別、單位、時間彙總分析數據,讓數據更系統、清晰,爲進一步研判分析提供基礎支撐,爲提高鄢陵縣綜治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
智慧鄢陵指揮平臺以精細化管理爲基礎,以標準化服務爲支撐,以智能化辦公爲手段,對綜治隊伍動態化考評,以及數據化決策,實現了綜治工作的實時化管控,形成了社會治理“六化一體”新模式。
通過智慧鄢陵指揮平臺,該縣可以快捷高效地指導各鎮開展羣防羣治工作,廣泛發動綜治網格員、“平安守護”志願者等羣防羣治力量,參與到巡邏值守、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活動中。數據顯示,自智慧鄢陵指揮平臺上線以來,全縣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3%。
貼近羣衆需求 提供精準服務
爲方便羣衆上門反饋各類訴求,該縣按照交通便利、服務範圍廣的原則,將縣綜治中心建在中心城區臨街靠路的地點,搭建起直面羣衆、解決訴求的“服務部”。
縣綜治中心羣衆接待大廳受理羣衆反映的各類訴求,依法受理後向羣衆發放受理告知單,並根據受理的訴求向辦理部門發放轉送交辦單,由各行業主管部門發揮專業優勢提供精準調解和政策指導。
“四情”研判 “三色”預警
爲確保及時、準確、高效地掌握和處置輿情、社情、訪情、警情(簡稱“四情”),該縣縣委政法委要求各相關部門、各鎮綜治中心按建立常態化信息收集機制,全面、準確、及時收集“四情”信息,按照緊急程度、影響範圍、潛在危害等因素進行初步評估,並立即上報至縣綜治中心。之後由縣綜治中心對各類信息進行科學分類、分級研判,確保快速處置。
該縣對涉及重大社會穩定風險、可能引發羣體性事件、嚴重影響公共安全或政府形象的“四情”信息,立即啓動紅色預警應急響應機制;對涉及一定社會穩定風險、可能引發局部矛盾衝突或社會關注的“四情”信息,密切關注並適時採取黃色預警預防措施;一般性“四情”信息,設爲藍色預警,納入日常監測和管理範疇。
“我縣通過縣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與實體化運行,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率超90%,信訪總量持續下降,羣衆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品牌建設、強化數據共享、推廣典型案例,推動社會治理向智能化、法治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爲平安鄢陵建設添磚加瓦。”該縣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田秀傑說。(河南法治報記者 胡斌 通訊員 白國虎 張亞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