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平度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打開和諧社會“幸福鎖”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天健 通訊員 鄭惠芳
今年以來,山東青島平度市以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爲主線,通過資源深度整合,機制大膽創新,打破部門與層級壁壘,構建協同高效的綜治中心工作新模式,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從“單兵作戰”向“衆人撐篙”,從“被動處置”向“源頭防控”,從“就事論事”向“系統治理”的轉變,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更具生命力。
聯調陣地規範化 緊握調解“指揮棒”
今年以來,平度市構建了以市鎮兩級綜治中心爲中樞,以智能化平臺爲保障的“一站式”解紛平臺。
提升市級“一站聯調”平臺,高標準建設羣衆訴求受理服務大廳,推動22個單位以常駐、輪駐、隨駐形式入駐,建成了集矛盾調解、羣衆訴求、法律援助、訴訟服務、信訪訴求、心理諮詢、勞動仲裁等9項功能於一體的市級綜治中心。創新2231矛盾糾紛閉環化解機制,即實施線上、線下“2”條線彙集,壓實首接負責、交辦負責“2”方調解責任,做到“小事”馬上調、“大事”吹哨調、“難事”頂格調“3”個層級調解,落實“1”項考評機制,通過依法引導、精準分流、就地調處、聯合化解、預約服務、遠程調解等不同方式,實現矛盾糾紛閉環化解。
規範鎮街“調解中樞”平臺,以標杆綜治中心爲引領,全面推進鎮街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在鎮街綜治中心受理大廳設置矛盾調處、信訪訴求、法律諮詢等服務窗口,整合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信訪、管區等力量入駐,制定了受理登記、工作例會、會商研判、風險預警、人員管理、監督評價等制度,全面提升矛盾糾紛前端感知力、基層吸附力和源頭化解力。
推廣省級“智輔調解”平臺,以推廣省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應用爲主線,廣泛提升“山東解紛碼”應用率,全量彙集綜治中心、12345熱線、平讀心聲、110報警等渠道的矛盾糾紛,智能化流轉交辦,限時限期辦理反饋。
聯調體系多元化 築牢和諧“防洪堤”
平度市積極整合多部門化解力量,最大限度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注重專業融合,打造標準化“法律會診室”。市級綜治中心匯聚法院、司法局、公益律師等專業力量,爲矛盾糾紛的解決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和建議,同時設置巡回法庭,實現矛盾糾紛調解與法院訴訟的無縫銜接,從源頭上減少了訴訟增量,將綜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糾紛法律會診中心。
做好警網融合,構建快速聯動格局。在鎮街層面,創新“警格+網格”聯動調解模式,以管區爲單位,將警格責任區與管區相匹配,每個警格負責6-10個網格,建立“網格+警格”治理“同心圓”,能調解的當場調解,不能調解的由網格支部書記牽頭,組織相關人員跟進調處,確保警情案結事了。今年以來,化解涉警類矛盾糾紛222起。
做到行專處置,提升全流程質效。針對勞動仲裁類的糾紛,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和仲裁機構在民商事糾紛化解方面的優勢作用,將人社局設爲常駐單位,選聘專職人民調解員進駐,涉及人社局、司法局、法院等多部門的糾紛確保“一吹就到”,實現“一站式”解決。
聯合排查常態化 布控解紛“防火牆”
平度市積極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陣地前移,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點”上聚焦,精準定位矛盾風險,在矛盾糾紛排查工作中,注意從關鍵“點”切入,通過對110警情、12345熱線、信訪來訪以及上級“網聯心”平臺交辦事項等重點渠道的排查,緊緊抓住羣衆利益相關點,確定了徵地拆遷、欠薪欠資、婚姻家庭等12個領域的矛盾風險點,讓排查工作在關鍵“點”上聚焦,實現精準發力。
“線”上清查,構建嚴密排查網絡,依託“黨建+網格”聯建管理模式,將微網格、網格、村莊(社區)、鎮(街道)串聯成線,在重大節日、會議期間每日進村排查,日常則依託週三下訪機制,每週開展一次摸排,及時發現隱性矛盾風險隱患,確保“線”上的排查工作全面、細緻,讓矛盾無處遁形。
“面”上摸實,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廣泛發動村幹部、民警、2000名網格員、20000名微網格員以及新鄉賢等力量進村入戶,摸底子、講政策、問需求,全方位瞭解社情民意。同時,建成17個鎮街調委會、347個新村(居委會)調委會、1791個網格調解小組,選聘3170名專職調解員,積極構建市、鎮街、村、網格四級聯動人民調解體系,全面築牢平安和諧社會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