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 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 “多元共治”工作機制的“洛陽模式”

記者|王健 王紅喜

責編|郭新磊 薛應軍

正文共3518個字,預計閱讀需11分鐘▼

“解決這個事,咱們到新建成的綜治中心去。有人給咱依法辦,交通還方便……”今年以來,河南省洛陽市的市民一遇到煩心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新建成的綜治中心。

這是洛陽市自高標準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以來,以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爲目標,創新構建“多元共治”工作機制的有效成果之一。該機制通過“調、裁、訴”深度融合、“預防化解法治化”系統推進,打造了矛盾糾紛化解“全週期管理”的新範式。

截至目前,洛陽全市已有14個縣(區)按計劃完成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打造了老城區“和事老城”、偃師區“偃之有理”、伊川縣“爲伊解憂”等一批亮點品牌,形成了全鏈條解紛矩陣。以老城區爲例,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化解率提升至98.49%,訴訟案件同比下降11.68%。

制度創新“三步走”,打通基層善治“任督二脈”

洛陽市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爲何步子快?原來,早在2023年11月,洛陽市首家集“調、裁、訴”功能的“一站式”矛調中心——老城區“和事老城”就開始掛牌運行。

“我們把握住政策‘窗口期’,將中央精神及時轉化爲‘洛陽實踐’。”洛陽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24年10月,洛陽市完成制度創新“三步走”:出臺《洛陽市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協調機制工作規則》;組建“多元共治”專項工作組;印發《全市鄉鎮(街道)矛盾糾紛類警情分流化解工作規範(試行)》。

走進洛陽市老城區綜治中心,可以發現,各功能區規劃十分清晰:一樓綜合受理窗口整合13個部門資源,實現了羣衆訴求“一窗受理”;二樓專業調解區配備家事、商事等調解室,由專職調解員和律師輪班“坐診”;三樓訴訟服務中心集速裁、仲裁功能於一體,提供司法兜底保障。

“就像分級診療機制,簡單糾紛由窗口‘速調快處’,複雜問題轉‘專家聯調’。”老城區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網格初調—部門聯調—專家會診”三級矛盾糾紛處置機制,老城區綜治中心實現了羣衆從“多地跑”變爲“進一門”。2024年,該中心累計化解矛盾糾紛7484件,其中98.49%實現就地化解,訴前調解成功率52.08%,訴訟案件量同比下降11.68%。

2024年6月,洛陽市第二個“一站式”矛調中心——偃師區“偃之有理”矛調中心掛牌試運行,通過多部門聯動成功化解多起積案。2024年底,老城區“和事老城”、偃師區“偃之有理”根據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率先實現“五有”目標,完成規範化改造提升。

全力構建“1+4+N”,形成聯治聯動聯創新格局

走進洛陽市老城區綜治中心,指揮調度大屏上實時數據映射治理成效:訴訟案件同比下降11.68%,民事裁判申請執行率下降27.44%。

這得益於洛陽市構建的“1+4+N”橫向多元化解體系——以黨委政法委爲中樞,法院、公安、信訪、司法行政四部門協同發力,住建、城管、婦聯等N個職能部門及社會力量聯動共治,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新格局。

以老城區爲例,人民法院根據類案高發特點,會同司法行政機關推動住建、人社等多部門建立行業調解委員會,如某物業糾紛經住建協調設立的調解委員會3天快速調解成功。 公安機關創新“紅黃藍”分級預警機制,將重複警情納入重點治理清單;派出所通過“專職調解+律師坐診”模式聯動處置,推動矛盾糾紛類警情化解率提升至96%,平均化解效率隨之顯著提高。信訪局壓實各級各部門初信初訪責任,推動重複信訪量穩步下降,通過“網格員入戶走訪+訪調聯動”機制,累計化解矛盾糾紛6576件,辦結率達98.4%,羣衆認可度持續提升。司法局整合專業調解力量,建立覆蓋婚姻家庭、勞動爭議等多領域的調解體系,如金牌調解員蘆燕通過心理疏導和法律宣講,成功化解多起家暴糾紛;區綜治中心2024年訴前調解成功率達52.08%,爲基層矛盾化解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洛陽市聯治聯動聯創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據洛陽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各個縣(區)結合自身實際,以“1+4+N”橫向多元化解體系爲標準,以縣(區)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爲抓手,細分時間節點分批推進,今年9月底前將全面實現規範化運行。

科技賦能“調、裁、訴”,羣衆解紛駛入“高速路”

洛陽市依託信息化手段,打造了“洛陽特色、系統集成、高效聯動、務實管用”的平安建設信息指揮平臺,實現了數據實時聯動,網格員動態、矛盾糾紛及風險隱患一目瞭然。截至目前,該市建成覆蓋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平安建設信息指揮平臺3425個,集成平安建設信息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實現了縱向五級穿透、橫向聯動集成。平臺整合9大類綜治基礎數據,開發了矛盾糾紛化解、網格化管理等8個核心模塊,配套“平安建設”App和“洛安碼”微信小程序,實現了問題上報、流轉、處置閉環運行。

洛陽市欒川縣是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的試點地區,自平安建設信息指揮平臺試運行以來,依託其高效處置了多起復雜積案。

“以前調解靠腿,現在治理靠‘數’。”一名網格員向記者展示她的工作終端:通過微信小程序“平安建設”App和“洛安碼”,可實時接收巡查任務、上報隱患,並跟蹤處置進度。

“像共享單車堵路這種問題,拍張照片上傳,系統就會自動派給城管部門,當天問題就能解決。”網格員指着手機上的微信小程序對記者說。

在新安縣,縣綜治中心構建事項辦理“全閉環”制度,實現了矛盾糾紛排查上報智能化、受理流轉規範化、監督評價制度化。依託綜治平臺新開發的“矛調”板塊,新安縣綜治中心不斷完善跟蹤督辦、回訪評價全流程閉環機制,做到可評價、可追蹤、可督查,實現了全縣矛盾糾紛線上交辦流轉,線下閉環處置。今年5月初試運行以來,共受理基層上報矛盾糾紛事件87件,警綜平臺流轉28件,目前已辦結104件,辦結率90.43%、已辦結案件回訪滿意率100%。

“指揮平臺數字化建設大大縮短了矛盾糾紛調解的時間。近期,新安縣綜治中心通過線上對接,很快成功調解一起跨地域婚姻家事糾紛;老城區則利用該調解指揮平臺,實現了交通事故糾紛全過程追溯,調解週期平均縮短了3天。”洛陽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平安建設指揮信息平臺上線以來,僅2024年全市網格員通過該系統已成功化解糾紛8447起,排查隱患8萬餘次。

築牢社會治安“銅牆鐵壁”,實現基層綜治跨越升級

在基層綜治實踐中,洛陽市委政法委以“多元共治”橫向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以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縱向化解矛盾風險,並指導各個縣(區)結合實際情況,推出相應的治理模式,成效顯著。比如,老城區針對家暴警情,由婦聯、司法、公安聯合建立干預機制;針對物業糾紛高發小區,開展“網格員+律師”駐點普法。2024年,老城區實現23個月命案“零發生”。

“我們建立了‘五步工作法’(預警—處置—回訪—溯源—歸檔),確保每個糾紛都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老城區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糾紛萌芽期的“紅黃藍”三色預警,到化解後的“雙回訪”機制,再到典型案例的“反向溯源”,該區已形成完整治理閉環,2024年,全區196名網格員辦結糾紛6469件,訴前調解成功率突破52%。

與老城區不同,新安縣大力推進平臺融合共建,將警綜平臺、“雪亮”工程、平安鄉村等“數治平臺”進行對接,實時監控社會治安狀況,實現視頻調度、三級會商、定期研判。據新安縣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5月以來,新安縣綜治中心已受理司法公證案件35件、法律援助案件6件、法律諮詢事項50件、訴訟服務案件139件、信訪接待51人次、行業調解案件4件。

兩程故里(程顥、程頤)——洛陽市嵩縣,以文化賦能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逐步形成“明理於心、以理服人、循理而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嵩縣打造了“老鐵·聊聊吧”矛盾化解金字招牌,提煉總結出“嵩州調解八聊工作法”,從根本上實現定分止爭;還將成熟的“353”化解矛盾糾紛工作舉措深度融合至社會治安指揮平臺,依託“嵩口氣兒”App及小程序、“嵩州義警”大巡防等,構建嵩縣社情民意大數據中心,形成線上平臺派單、線下部門聯動,“收集—研判—處置—反饋”閉環管理工作模式,推動平安建設從“單兵作戰”到“協同共治”,構建“智慧感知—快速響應—精準處置”安全防護網,凝聚合力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從‘矛盾中轉站’到‘治理終點站’,洛陽基層綜治工作實現了跨越升級。”洛陽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張向陽表示,洛陽市通過整合資源、多元共治和源頭防控,全市縣級綜治中心基本完成規範化建設並有效運轉,初步形成“小事不出網格、大事部門聯調”的新格局。

“下一步,我們編印下發《‘定分止爭最多跑一地’工具書》等,從法律條文、文件規定、部門職責、文書範本、運行機制和典型案例6個方面,詳細介紹矛盾糾紛化解的工作方法,指導推動各縣(區)綜治中心規範化、制度化,保障綜治中心高質效運行,從而形成有人辦、依法辦、有監管的長效機制。”張向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