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告吹? 旅美教授曝美中「互放狠話」背後算計

美國總統川普28日晚間發文,否認主動「尋求」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畫面爲2019年6月29日,川普與習近平在大阪G20峰會舉行場邊會議。(美聯社)

根據《金融時報》日前披露,北京已正式邀請美國總統川普於10月底亞太經合會(APEC)韓國會議前後訪中,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晤,但因雙方在貿易與芬太尼議題上歧見深厚,白宮至今未予迴應。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15日分析,川普放話、北京隨即回擊,近期頻繁的外交互動,臺灣在這場大秀中應避免成爲配角,保持低調纔是安全守則。

翁履中15日在臉書上表示,川普放話、北京隨即回擊,近期頻繁的外交互動,實際上是一場「美中劇場政治的暖場秀」,雙方都在藉由表演來爭取談判籌碼,最終目的不是對抗,而是管控競爭。他強調,臺灣在這場大秀中應避免成爲配角,保持低調纔是安全守則。

翁履中分析,川普此舉真正目的在於向美國選民展現強硬:一方面藉「歐洲不合作」的理由,爲減少對烏克蘭支出鋪路;另一方面則對中國大陸營造進退自如的姿態。他指出,北京近期宣佈對美國晶片進行查驗,看似強硬,其實只是象徵性反制,目的在於不讓美國佔盡便宜,同時避免徹底破壞談判氛圍。

他形容,美中雙方都在「演給觀衆看」,川普主要面向美國內部選民,北京則要維持外界對等的印象。對美國而言,這是一場如何降低烏俄戰爭成本、同時保住全球領導權的遊戲;對中國大陸而言,則是在展示堅定的同時保留談判空間。

至於臺灣的角色,翁履中提醒,北京可能會在過程中提及臺灣,但不會成爲核心焦點。臺灣此時最重要的不是急於上臺扮演配角,而是「hunker down」——戴好鋼盔、壓低姿態,在舞臺下當觀衆,避免貿然挑釁。他建議,臺灣應專注於與美方的經貿談判,並持續維持兩岸穩定,這纔是因應美中大國角力的「安全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