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川普性格?北京出招逼美「反對臺獨」旅美教授警告1事
根據《華爾街日報》27日的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積極拉攏美國總統川普,企圖在高層接觸中推動美方立場的重大轉變:不只「不支持臺獨」,更要直接表態「反對臺獨」。(圖/美聯社)
根據《華爾街日報》27日的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積極拉攏美國總統川普,企圖在高層接觸中推動美方立場的重大轉變:不只「不支持臺獨」,更要直接表態「反對臺獨」。旅美教授翁履中28日就對此警告,這絕非語義遊戲,一旦美國口頭政策鬆動,臺灣在國際上可能被進一步孤立,對安全承諾的信心也將受到重擊。
根據該份報導指出,北京判斷此舉可行,因川普過去慣於以「交易思維」處理外交,急於在經濟談判中取得突破,可能認爲這樣的表態與一中政策差距不大;然而對臺灣而言卻是象徵性的大讓步。
翁履中28日在臉書上分析,近期美方已釋放一些令人擔憂的訊號,包括推遲對臺軍事援助、拒絕臺灣總統過境美國,甚至在某些場合避免重申「協防颱灣」。外界開始質疑,川普是否可能把臺灣安全問題當成貿易籌碼,換取更好的經濟條件。
他指出,美國政府對外仍維持「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的說法,但在「交易式外交」下,原則往往服務於當下利益。如果北京提供足夠誘因,川普並不會排斥以文字表態換取經濟優勢;然而這種調整對臺灣的心理與外交空間衝擊極大。
翁履中呼籲,臺灣不能只停留在「親美」或「疑美」的情緒層次,必須真正理解美國決策邏輯,清楚哪些利益可能被犧牲。他強調,北京並非要美國立即放棄臺灣,而是想逐步削弱臺灣對美國的信任,讓臺灣感到孤立。這雖是危機,也可能是轉機,促使臺灣更有決心強化自身國防、經濟韌性與政治共識,不再僅依賴「美國一定會出手」的假設。
「關鍵在於,我們的政治人物能不能帶領社會放下歧見、共同面對挑戰?」翁履中說,理解並警覺美國利益可能轉向,是臺灣在這場大國博弈中必須具備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