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恐逼川普對臺讓步 專家警告北京「用光運氣」時刻

美國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解析,爲何美國總統川普對盟友、金磚國家祭出強硬措施之際,卻與中國大陸保持關係融洽。(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暫時不考慮對採購折價俄羅斯石油的中國大陸課徵報復性關稅,與印度遭課50%關稅的命運大相逕庭。究竟爲何在大刀闊斧改變全球貿易體系之際,川普卻獨厚北京?美國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評論主要有雙方都握有武器等3種原因,他認爲北京可能要求川普在臺灣、關稅問題上做出更多讓步,但他也警告北京會有「用光運氣」的時刻。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16日在時代雜誌撰文,解析「爲何美國與中國關係融洽?」

甘思德指出,美國與中國在競爭21世紀的全球主導地位,川普回鍋白宮後相繼對北京祭出各種關稅措施,雙方互相疊加稅率一度高達145%並不令人意外,但過去幾個月來,川普卻「不遺餘力地」向北京示好,包括雙方在日內瓦峰會大幅調降稅率,川普已3度延後TikTok「不賣就禁」命令,拒絕讓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紐約,以及批准輝達、超微對中國出口AI晶片。

與此同時,川普對許多傳統盟友及金磚國家(BRICS)祭出強硬措施,例如印度就因爲採購折價俄油被課50%關稅,他同樣對巴西課50%關稅,理由是巴西政府「獵巫」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

川普對北京的態度爲何突然轉變?甘思德解析可歸類出3個原因:

第一,美中雙方均握有可行武器,能抑制相互挑釁行動。關稅戰初期,北京便以高關稅報復川普,後續再加碼限制稀土出口,當川普調降稅率並呼籲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時,北京便相信,管制稀土出口將不會遭致報復、而是迫使華府退讓。川普政府的退讓還包括取消多項美國科技的出口管制、收回撤銷中國留學生簽證的威脅,甘思德稱,北京如今相信,掌握了讓「川普總是臨陣退縮(TACO)」的秘訣。

第二,川普與習近平都希望強化國內經濟信心。由於產能過剩持續存在,產業及消費領域持續大打價格戰,中國出現過度競爭反而損害企業的「內卷」情形,北京必須改善政府財政、強化產業,避免會進一步妨礙出口、投資的國際屏障。相較之下,儘管美國經濟較強勁,但全美各地選民已對失去出口市場、通膨、預算赤字及可能的經濟衰退,表達嚴重擔憂。

第三,川普與習近平都希望會面。甘思德指出,川普4月以來便持續表示希望與習近平直接溝通,希望與北京達成能促進美國商業機會、阻止芬太尼氾濫的協議,但北京卻「故作冷淡」,私下表明美中之間須先進行過觸及細節的談判及規劃,才能舉行元首會談。

甘思德指出,近幾周來他與中國專家的交流顯示,習近平希望避免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及其他元首那樣,訪問白宮時遭到川普無禮對待;此外,隨着川普一再讓步,北京可能會鞏固近期取得的成果,並且設定更高目標,包括讓川普在關稅、出口管制及臺灣議題上做出更多讓步。

不過甘思德也認爲,美中關係暖化不會持續太久,尤其雙方在經濟關係上的分歧、臺海問題及對國際秩序的看法都構成根本性挑戰,他預期北京在某個時間點會「用光運氣」,要嘛在談判中的讓步不夠,要嘛態度過度強硬,導致川普不願退縮,反而引發川普長篇抨擊或祭出過激政策。另外還得考慮到川普的不可預測性,甘思德預期現階段華府對北京的溫和態度最終會轉爲強硬,屆時恐上演一場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