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川普讓步!中國強硬插隊成功 專家:讓各國也想「硬起來」
▲ 川普稱有150個國家想談協議,但美國沒時間。(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在日內瓦達成協議暫緩關稅,分析指出,中方強硬態度換取美方讓步,對其他正與美談判的國家帶來影響。川普將145%高額關稅大砍至30%,使得許多原先採取溫和路線的國家開始質疑,是否該效仿中國「硬起來」,改變談判策略以捍衛自身利益。
《彭博》指出,中國強硬的談判策略成功使美國退讓,雖然只是暫時協議,仍令多國開始重新思考與美談判節奏與方法,尤其是面對7月90天寬限期過後可能啓動的更高額關稅。
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現任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訪問研究員歐爾森(Stephen Olson)指出,「許多國家看到日內瓦談判結果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也就是川普已經開始意識到他高估了自己」。
儘管各國官員未公開轉爲強硬,但有跡象表明他們意識到自己手中的牌比之前想像中更多,有本錢放慢談判節奏,尤其是大國。BCA Research的GeoMacro首席策略師帕皮奇(Marko Papic)認爲,「許多國家可能會從中國身上學到,和川普談判的正確方式是堅定立場,保持冷靜,迫使他投降」。
▲ 美中貿易會談結束後,貝森特(右)與葛里爾(左)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記者會。(圖/路透)
川普日前放話稱,沒有時間和多達150個國家談協議,暗示可能在未來2至3周內單方面提高關稅。但民調領先的南韓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便指出,與美談判不必急於達成協議,批評臨時政府與美方接觸太過倉促。印度外長也對外稱談判仍在進行中,「任何判斷都爲時過早」。
日本方面,貿易官員定於本週訪問華府,但經濟產業大臣武藤洋二上週缺席在南韓舉行,有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出席的地區會議。日方首席談判代表、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本月稍早曾稱希望6月與美方談成協議,但日本媒體推測最有可能的時間點落在7月。與其大幅讓步以求快速解決問題,政府內部也開始傾向慢慢來,以免影響參議院選情。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專家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指出,「所有在排隊的人都在想,『好吧,所以我爲什麼要排隊?』這項協議讓中國插隊,且對美國沒有明顯利益,因此對其他正在觀望的國家來說加倍痛苦」。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官員也對美中協議成果持疑,認爲高關稅仍在且受到多方限制,缺乏明確最終目標,表明川普進一步施壓北京的意願有限。
就連美國官員也暗示,談判將需時更久。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稱日韓談判還需要時間;財政部長貝森特上週則稱,因歐盟內部缺乏共識阻礙談判。儘管多數國家都提出「非常好的方案」,但整體進展緩慢。
至於中南美洲,巴西總統魯拉與哥倫比亞總統裴卓先後訪中,即便面對美方壓力,仍與中方簽署多項協議。另一方面,如加拿大等部分國家雖保留對美報復性關稅,但越南等仰賴美國貿易的國家仍難以採取強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