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陸關稅讓步有「隱情」? 幕僚警告:基本盤要崩了

原本立場強硬的美國總統川普,最終仍被幕僚說服,同意降低對陸關稅。(圖/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強硬擊出關稅重拳,但卻多次「髮夾彎」,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對中國大陸的關稅。中美經貿高層上週末在瑞士日內瓦會談後,雙方同意一舉將稅率下調115%。川普態度突然放軟,引發外界諸多揣測。美媒揭露,川普幕僚團隊的一大重要警告,才讓他終於同意讓步。

《華盛頓郵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在14日的報導中直言,「政治和經濟壓力迫使川普讓步」,揭露了白宮官員勸說川普的「幕後細節」。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最初不願意降低對陸關稅,但他的「基本盤」藍領工人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大型企業與政治盟友也對關稅政策表達了不滿。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以及其他幕僚紛紛向川普提出警告,如果美國再不降低關稅,他可能會失去這些重要選民的支持。這才促使川普改變立場,美中進行談判的通道因此打開,促成了上週末在日內瓦的磋商。

《華盛頓郵報》報導中指出,川普一直堅信,美國需要承受「短期的經濟痛苦」,才能夠實現「貿易再平衡」的目標。他深信美國有足夠的能力在關稅戰中「堅持到底」。然而,到了4月底,包括碼頭工人、卡車司機在內的越來越多美國勞工開始抱怨,關稅成本以及中美貿易的中斷正在嚴重損害他們的經濟利益。

川普政府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反覆修改其關稅政策。根據《華盛頓郵報》的統計,自1月20日川普就職以來,白宮已經宣佈了超過50項新關稅政策或調整方案。僅與關稅有關的行政命令就已達到十多項,川普大約每週都會發布一項與關稅相關的行政命令。然而,許多命令的持續時間都非常短。川普不斷改變政策,更令企業對前景缺乏信心。

策略公司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資深顧問Myron Brilliant坦言,「考慮到川普所面臨的政治和經濟成本,他『眨眼』(認輸)是有道理的」。

專門研究經濟史的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經濟學家Douglas Irwin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反覆無常,反映出他既想改變美國貿易狀況,同時又想緩解轉型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關稅上漲後又下調,是因爲企業與市場正在向他施加壓力,迫使他讓步。這種波動反映出在短期內實現目標的難度」。

不過,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數據顯示,即使在中美經貿會談取得成果後,美國對進口產品徵收的平均關稅稅率仍高達17.8%,比川普上臺前提高了15.4個百分點,爲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預計現行的關稅政策將在短期內給普通美國家庭增加2800美元(約新臺幣8.5萬元)的成本。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學家Michael Strain表示,這種狀況真的太瘋狂,「當我從對陸降低關稅的興奮中走出來時,我看到的是關稅稅率達到了川普上任時的5倍,而我們似乎根本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好處」。

儘管川普持續爲關稅政策辯護,甚至暗示可能再次升級關稅,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爲,很難想像川普會冒着美國市場下滑、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重新啓動鉅額的對陸關稅。

前共和黨策士Doug Heye認爲,鑑於川普的支持率已經受到影響,他不太可能再次冒險,「我們第一次看到川普在經濟問題上退縮,原因就在於此。它擊中了川普的核心,也就是經濟和商業,這使得他很難維持這些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