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構建三級綜治中心聯動體系解糾紛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良藝 通訊員 羅遠燕 張西瑤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爲指引,構建起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綜治中心聯動體系,創新開發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智慧系統,形成“線上+線下”全域覆蓋解紛網絡。通過科技賦能與機制革新,2024年全市排查矛盾糾紛1.55萬起,調處率達98.9%,走出了一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路,打造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鮮活樣本,不僅爲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更爲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北海方案”。
多元協同 解紛按下“快捷鍵”
導訪臺、信訪接待服務區、自助法律服務區……北海市綜治中心大廳寬敞明亮、佈局合理、標識清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路線圖”格外醒目,讓羣衆一目瞭然。中心二樓匯聚了婚姻家庭、醫療事故、物業管理等九大專業調解委員會,司法、住建、人社等28個部門協同進駐,形成“分類調解、多元共治”的閉環體系。中心通過整合各方資源,構建了全流程協同機制,使解紛效率顯著提高,真正讓解紛按下“快捷鍵”。
2024年11月中旬,在北海市興海龍福苑小區,因電梯持續漏水,業主和物業僵持不下。物業認定業主黃某需擔責,黃某卻將矛頭指向開發商,糾紛始終懸而未決。
最終,物業求助市綜治中心,市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快速介入,經現場勘查後,協調專業檢測公司精準定位漏水點。從責任認定到施工修復,僅用6天便化解險情。“調解專家上門,不但糾紛解了,安全隱患也消除了,不然後果不敢想。”黃某母親感激地說。
三級聯動 羣衆訴求“一站辦”
電梯漏水的快速解紛,見證了北海市從“跑斷腿”到“一站辦”的治理嬗變,這得益於北海市“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綜治中心聯動體系的建立,夯實了治理根基。
近年來,北海市紮實推動各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持續織密基層治理網絡。2017年,北海市綜治中心成立,縱向構建貫通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聯動綜治中心工作體系,實現矛盾糾紛“秒報秒達”;橫向整合28個部門資源,常駐、輪駐、隨駐相結合,爲羣衆提供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務,實現羣衆來訪來訴、定分止爭“最多跑一地”“只進一扇門”。
“市級綜治中心作爲矛盾糾紛處理的‘中樞大腦’,統籌協調跨區域、跨部門重大矛盾;縣(區)中心精準分流轉辦複雜糾紛;鄉鎮(街道)綜治中心依託‘社會治理辦公室’或社會工作部就地化解矛盾。”北海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4個縣(區)、30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全部實體化運行,並依託潿洲島綜治中心將治理觸角延伸至海島,形成全域覆蓋的治理合力,推動羣衆訴求層層調解、逐級流轉、就地解決。
數字賦能 智慧解紛“更精準”
日前,銀海區僑港鎮樑某某一家因房屋分配引起糾紛。矛盾源於僑港鎮啓動舊城改造,房屋分配導致四兄弟劍拔弩張,老母親樑某某的養老更成難題。社區人員在工作中嗅到“火藥味”,當即啓動調解程序,依託“基層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僑港鎮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調解員聯動多部門“破題”,上門耐心調解,將“情理法”相結合,最終促成各方自願達成贍養繼承、經濟補償、產權歸屬等一攬子協議。
據悉,北海市注重改革創新、數字賦能,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智慧手段,以綜治中心爲依託,在廣西率先開發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智慧系統,開通“珠事善解”微信小程序,打通了“線上提報、線下處置”雙渠道,建立“源頭髮現——精準排查——分流轉辦——化解處置——覈查反饋”矛盾糾紛閉環辦理機制,讓羣衆“話有地說”“事有人辦”。
智慧系統不僅讓羣衆“少跑腿”,也讓治理“更精準”。智慧系統通過“星雲圖譜”模型智能分析糾紛成因,輔助化解決策,動態生成“四色地圖”標註區域風險,實時預警風險隱患,推動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有效提高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範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