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電商打造大消費平臺 納入餓了麼、飛豬旅遊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吳泳銘宣佈,即日起外送平臺餓了麼、線上旅遊平臺飛豬合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路透)
大陸電商戰場再迎新變化,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吳泳銘昨(23)日發佈內部郵件宣佈,即日起外送平臺餓了麼、線上旅遊平臺飛豬合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分析認爲,傳統電商缺乏新故事的當下,電商平臺們想要用「大消費平臺」爲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
第一財經報導,吳泳銘在全員信中稱,這是阿里從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餓了麼、飛豬繼續維持公司化管理模式,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羣集中目標、統一作戰。
圖/經濟日報提供
報導稱,飛豬、餓了麼、淘天會師後,將會發揮各自優勢和長項,建構更完整的大消費服務體系。特別是即時零售領域,淘寶閃購與餓了麼將加強合作,全面打通各項資源。數據顯示,淘寶閃購正式上線不到一個月,每日訂單量就超4,000萬筆。
海豚智庫創辦人、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爲,這「說明本地生活業務在阿里保持獨立性的價值和意義沒有那麼大了。在競爭中,這些業務不具備獨立性。」調整背後,阿里巴巴似乎在重新審視各業務獨立的價值,正走向超級App邏輯,阿里的「整合」或許尚未結束。
據悉,阿里2023年3月推出「1+6+N」組織變革,餓了麼、飛豬被劃入本地生活集團。
阿里當時強調各業務獨立面對市場,鼓勵各業務集團透過獨立上市等方式激發組織活力實現價值。但隨菜鳥、盒馬上市折戟,阿里對整合集團資源,圍繞電商、阿里雲業務,加強業務協同力度再提升。
另有分析認爲,電商流量成本高漲、價格戰壓縮利潤,今年平臺相繼轉向尋求外部創新以擺脫內卷困境。在此下,大陸平臺們想用「大消費平臺」創造更多可能性。
但在這之中,電商過去累積的供應鏈管理、用戶服務能力能否解決即時零售、酒旅市場的新問題仍待觀望,除資源整合與補貼投入的熱戰,更多模式的創新更是影響戰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