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拆公館圓環拍板 議員批突襲

北市交通局釋出施工設計,公館圓環拆除後將改爲四岔路口。圖/臺北市交通局提供

臺北市公館圓環拆除爭論多時,交通局昨拍板9月13日拆除,改造成正交路口,也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在地議員不滿表示「遭突襲」,里長也稱里民都反對拆除圓環;交通局迴應,已開過專家學者會議,專家仍強烈建議改爲四岔正交路口。

副市長李四川昨上午接受廣播專訪指出,公館圓環這7年來在北市交通事故排名第一,今年1到5月也照樣排名第一,如果把地下道填平,南北向都將多出一個車道,也可以減少交通事故;李並提及專家委員都說,最好解決交通事故的作法,還是填平地下道變成正交路口。

李四川上完節目,交通局臨時舉行拍板拆除記者會,交工處副處長黃惠如說,路型將改以四岔正交路口,動線直觀可預測外,車道配置和號誌控制分離車流,使行車動線簡化,能改善事故潛力達6成以上。另外,行人步行面積也增加,穿越路口距離能縮短23%。

地方憂心地下道填平後,公車走平面道路恐塞車,黃惠如說,透過號誌連鎖調整,一次能讓七輛公車通過路口,估計6成公車不會遇到紅燈,若有停等也僅約30秒,整體工程預計11月下旬完工。

北市議員苗博雅、張志豪等人都不滿市府突然拍板拆除,張說,拆除圓環過程草率、事前不知情,何況當地沒有人贊成。在地的學府里長李淳琳認爲,填平地下道改爲正交路口,對在地裡民影響重大,未來只能透過不到5公尺巷道出入,超過99%里民都反對直接拆除,懇託蔣萬安市長與地方加強溝通。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昨指出,聯盟多次建議應以成本較低的標線、標誌改造爲進步的現代圓環,但北市府不尊重地方用路需求,也不符合科學原則,浪費龐大成本,還影響學生等公車權益,恐造成交通更壅塞,預計今天11時到北市府抗議。

黃惠如說,專家學者仍強烈建議維持四岔的正交路口,愈多岔路會有愈多的穿越性車流,民團所提的標線方案,經評估無法有效改善,仍朝正交路線執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