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評論丨多重共振下的“慢牛”啓航
肖立晟(九方智投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李梟劍(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員)
今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亮眼,繼8月14日突破3700點後,上證指數更進一步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市場情緒亦隨之升溫。這一輪持續走強的行情並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振的結果:從外部環境的緩和到國內政策的持續發力,市場情緒的回升與資金的正向循環相互交織,共同推動了A股市場的上行。展望未來,A股或已進入新一輪的長期上行週期,但也要注意到,後續的上漲空間仍取決於基本面的走勢和企業盈利的表現。
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政經局勢的緩和爲本輪A股上漲提供了有利的大背景。中東和俄烏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近期均出現改善跡象,市場對於全球衝突進一步升級的擔憂有所緩解,而這也帶來了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提升,並使得資金重新流向權益市場。與此同時,中美貿易談判走勢總體符合市場預期。據新華社報道,8月12日,中美雙方發佈《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宣佈再次暫停實施24%關稅90天。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其所主導的新一輪關稅摩擦或已進入階段性緩和期,此前困擾市場的不確定性正在逐步消散。此外,美國非農數據意外“爆冷”後,市場對於美聯儲的降息預期顯著升溫。8月19日芝商所數據顯示,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達到83.6%,年內降息至4%以下的概率超過80%。縱觀全球市場,A股的持續攀升並非特例,在全球風險偏好回升及流動性重回寬鬆的大環境下,日本、越南等亞太市場均表現突出,日經225指數近期不斷創下歷史新高,這種區域性股市的聯動效應進一步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
國內方面,宏觀政策的持續發力無疑是推動市場上漲的主要力量。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思路和力度有了明顯轉變,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貨幣政策基調時隔多年重新調整爲“適度寬鬆”,財政政策則通過消費補貼等形式發揮了更加積極明顯的作用,一系列政策的加碼無疑夯實了A股市場的底部。特別是近幾個月以來,政策對於經濟的支持力度有增無減:5月初貨幣政策降準、降息接連落地,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未來將繼續“落實落細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方面,在政府債發行的帶動下,7月社融增速已回升至9.0%,生育補貼制度的建立更是有效提振了市場對於長期經濟增長的信心。此外,近期出臺的諸多產業政策也改善了市場對於企業盈利的悲觀預期。特別是整治低價無序競爭等政策的推出,直指當前物價存在下行壓力、名義增速偏低等經濟發展中的痛點。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不僅爲企業提供了更加良性的競爭空間,也有助於扭轉企業“增收不增利”、居民獲得感不強的現狀。與此同時,資本市場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同樣提升了A股市場的質量和吸引力。新“國九條”、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科創板“1+6”等改革舉措,正在重塑A股市場的投資生態,使市場運行更加規範透明,從而增強了境內外投資者的長期配置意願。
市場上行與賺錢效應之間的良性互動也不容忽視。隨着指數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並參與到A股市場中來,增量資金的持續流入爲市場提供了新的動力。這種資金與行情之間的正向反饋機制一旦形成,往往能夠推動市場進入一個相對持續的上漲週期。從近期市場表現來看,不僅機構投資者在增持,散戶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也明顯回升,兩市成交額連續多日突破兩萬億元大關就是最好的證明。而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資金流入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徵,除了傳統的公募基金外,政策引導下保險等中長期資金的參與程度也在提升,這種多元化的資金結構有助於市場的穩定發展。
展望後市,A股市場有望進入新一輪長期上行週期。去年9月至今,上證指數的上漲幅度超過40%,即使與4月7日的年內低點相比,反彈幅度也超過20%。從歷史經驗來看,市場的上漲往往會經歷估值修復、業績驅動等不同階段,目前市場仍處於從估值修復向業績預期過渡的階段,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接近歷史中位數附近,進一步擡升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指數後續的彈性最終還是取決於基本面的改善程度。最新數據顯示,7月當月國內工業增加值、PPI同比分別爲增長5.7%和下滑3.6%,增速分別較上月持平和下滑1.1個百分點,雖然宏觀政策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但企業盈利的真正改善仍需時間驗證。在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的過程中,指數的上漲動能可能會有所減弱,但隨着經濟數據的改善和企業盈利的回升,A股市場有望獲得更加堅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