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論丨持續築牢A股“健康牛”根基
8月18日,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全市場日成交金額2.81萬億,爲歷史第三高,滬深京三市超4000股飄紅,市場氣氛積極,引發社會更多關注。
本輪行情主要由多重因素疊加形成集體做多的向上趨勢,一些輿論稱之爲“系統性慢牛”,既區別所謂“結構性牛市”,但作爲系統性牛市,又表現爲慢牛特徵。事實上,這個定義主要體現了市場呵護“慢牛走勢”的共同期望。
本輪行情首先是由諸多市場熱點強化市場預期所驅動。無論是早期銀行、能源、公用事業、消費等高息板塊,還是近期AI、創新藥、軍工、半導體等活躍的技術板塊,均體現出各行業、板塊、主題交替輪動的狀態,這種小步慢走的輪動塑造了“慢牛”格局:市場沒有整體過熱,指數走勢也相對穩健。
當前,市場存在的兩個共識驅動行情繼續做多。一是中國科技創新突破帶來的機會。從年初DeepSeek開始,全球重新認識了中國科技創新能力,隨着中國在AI、機器人、創新藥等高科技領域的持續突破以及在某些裝備設備材料等領域的趕超,市場越來越感覺到中國企業未來引領全球的潛力,目前處於技術突破階段,未來將會有商業上的全球擴張。
其次,更爲現實的原因,是整治低價無序競爭會持續推動各行業低端產能陸續退出,行業集中度在得到提升,PPI持續修復,某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領域會有提價能力,從而從各個方面爲一些上市公司創造更多業績與利潤。
本輪行情的第二個支撐是流動性因素。本輪行情的起點是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並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佔比。同期美國因關稅、減稅等政策導致其不確定性升高,迫使大量資金減少美元資產配置,加倉中國資產。除中概股與港股外,A股也受到增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北向資金持倉市值爲2.29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2.38%;持股數量爲1235.10億股,較一季度末增加3.18%。
由於降息等原因,存款理財等收益率下行,吸引資金進入風險資產,出現所謂“儲蓄搬家”現象。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住戶存款減少1.1萬億元,非銀存款增加2.14萬億元,其中可能有部分資金流入股市。此外,A股市場兩融餘額8月5日重返2萬億元以上。2015年“槓桿牛”時兩融餘額首次超過2萬億元,但是,考慮到當年A股流通市值僅僅爲現在的一半,當前兩融規模並不很高。
當前,市場預期國內外流動性將會進一步釋放。市場預期美聯儲9月將被迫進入降息週期,向全球釋放更多流動性。中國央行近日發佈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將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
流動性、技術創新、整治低價無序競爭以及市場信心改善等積極因素,在資本市場持續完善的基礎上,形成合力推動股市穩健上行。但是,如何維持低波動率而避免羣體性亢奮是一個挑戰。因爲隨着市場賺錢效應釋放,可能會吸引更多短期炒家入市投機。
因此,相關從業者應該避免以各種誇張的話語與活動頻繁鼓吹“牛市”,短視頻平臺等社交媒體也應警惕各種“股神”薦股等內容,嚴查各種場外配資活動。與此同時,機構資金應該自覺維護市場穩健運行,吸取過去的教訓,行穩才能致遠,珍惜來之不易的健康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