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五屆臺灣房屋親情文學獎金榜:燈光下的故事

2025第五屆臺灣房屋親情文學獎金榜。圖/家副編輯室整理

2025第五屆臺灣房屋親情文學獎‧首獎:遊世民。圖/遊世民提供

首獎

獎金三萬元,水晶獎座一座

遊世民〈十四歲的雄獅〉

1969年生,全盲視障者。

●得獎感言:

那年的除夕前幾天,父親騎着蘭蒂50出門,後座橫放一大袋白米,上面綁着一筐自家種的菜,還有兩隻家裡養的雞,燙過水去毛的。

媽說是要送去給那位潦倒的營造公司老闆,媽還說,你爸就是心軟,這種個性這世人無法賺大錢。

而我奶奶提到這事,總搖頭嘆氣地說,生了一個憨兒子。

這個我媽口中賺不了大錢的男人,奶奶碎唸的憨兒子,是我心裡善良的爸。

這篇作品,用來懷念父親。

2025第五屆臺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二獎:邱箖。圖/邱箖提供

二獎

獎金兩萬元,水晶獎座一座

邱箖〈追星星的人〉

師大應用華文系畢業,現爲自由文字工作者。時寫劇本,時寫小說,時寫企畫。喜歡寫字,但更愛躺平。享受書寫時能深刻地發現世界,但更貪戀寫完後可以犒賞自己飽餐一頓。自許成爲穩定產出的創作者,屢敗屢戰中。

●得獎感言:

感謝在創作過程想獲得一些支持時收到了得獎通知,讓我可以更相信文字的魔法,也更相信自己一點。以前在追逐標準答案的環境成長,總探問着何謂好創作,但也在這段幾近修行的路程中領略,好來自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作爲創作者能以顯微的視角關照自己,引領讀者發現新世界,或去咀嚼自身生命類似的情緒與感受,那就是最棒的當下。也許創作的本質,就是在寫一封情書吧。

2025第五屆臺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三獎:毓秀。圖/毓秀提供

三獎

獎金一萬元,水晶獎座一座

毓秀〈爐火不能熄〉

出生苗栗竹南的純客家人,長大於閩南村落,閩南話說得比客家話溜。退休前從事布料批發及零售生意,退休後一邊幫女兒帶小孩,一邊和姊妹們遊山玩水,並且學畫畫,更種有各色菜蔬,生活悠閒適意。

●得獎感言:

這幾年空閒時間多,嘗試了以往不敢想像的文字創作,對我一個年過七十的老太婆來說,比做生意或種菜難上許多。我不會使用電腦,在筆記本上修修改改好不容易完成的文章,要麻煩女兒整理打字後再幫忙投稿,本來只是想記錄一下生活的軌跡,卻能幾次獲得肯定,真是讓人開心。

再次謝謝主辦單位又給我鼓勵!

佳作·十二位

獎金五千元,獎牌一座

鍾彩瑜〈豆香〉

出身樸實家庭,大學期間,一場車禍致視力受損,日常多有不便,凡事更以踏實爲要。婚後育有二女,從此專責家務,一家四口仰仗先生薪資,生活簡約但和樂。今女兒皆已投入職場,壓力頓減,欣然感恩!

劉騰琰〈告別你〉

一個在寫作中尋找多巴胺的人。

淡水魚〈暗號〉

本名陳臺樹,標準的上有老人要照顧,下有孩子要培養的夾心餅乾X世代。職業工程師,標準理工男。喜歡海,卻住在城市裡,只能在熙來攘往的擁擠中,想像自己是隻悠遊於人海中的淡水魚。

董庭甄〈掌心的光〉

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學士,是個把傷痕藏在文字裡,喜歡用創作擁抱世界的人。平時熱愛寫愛情小說溫柔虐讀者,卻沒想到阿嬤和螢火蟲更厲害,讓我得了人生第一個文學獎,我想是因爲愛的光芒,在爲我照亮遠方的路。

禾禾〈燈光下的等待〉

創作者,嘗試各種文體。

陳思齊〈房裡的光是藍月光〉

思想的思,整齊的齊,名字俗氣不是壞事,雖不突出但好隱匿人海之中。許多得獎人會在此羅列豐功偉業,緣無偉業,暫不獻醜。目前任教於高雄市立鼓山高中。

李淑貞〈西瓜錢〉

小時候住在竹北。喜歡暑假,聽着蟬鳴,彷彿時間會永遠停在這一刻。

1971年出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職千樹成林作文老師,現職暖字寫作教室,鼓勵孩子大膽寫故事。第一次獲得文學獎項。

柯方渝〈滅燭,憐光滿〉

臺北市立石牌國中國文教師。一名喜歡沉浸在文字海中的海子。感受思緒在沉沉浮浮間的翻騰踊躍,能帶給我莫大的愉悅,願我的書寫能爲正在閱讀的你,帶來一絲一毫的感動。

侯芷芸〈習字簿〉

目前就讀中正大學歷史系,正在阿里山下耕耘宋史。宋學啓蒙並受教於楊宇勳教授,寫作之路師承蕭雅文、蔡志偉兩位恩師。曾獲新北、桃城與玉山文學獎等。

林尊偉〈無無明〉

2000年生,一介普通人而已,沒有成就與高學歷。只想過得隨心所欲。

陳擎〈等門〉

本名何繡如,雲林縣林內鄉人,現爲瑜伽老師。閒暇喜歡文學、音樂、烹飪與手作。

敏希〈外公的廚房〉

喜歡和孩子玩在一起的電視兒少節目企畫。寫作是個人對大人世界的觀察、自身文化的理解,和生命歷程的紀錄。曾獲得2024教育部閩客文學獎─客語詩社會組第一名,及連續八屆榮獲後生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