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五屆臺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佳作】鍾彩瑜/豆香

豆香。圖╱喜花如

巷子口多了攤豆類相關製品的攤販,兩小疊置放木板上的豆腐,兩個盛裝豆乾、油豆腐、豆皮等等的塑膠籃,濃濃豆香,深刻腦海的兒時記憶在小小豆腐攤前擴張。

晨,天色還浸漬墨黑,姊姊把我使勁拽出被窩,起身浸漬透涼的空氣,抓件牀邊的薄外衣,瞇縫着眼,拖着細瘦的腳步,邊走邊套上外衣,鑽入屋旁的豆腐間。

磚頭搭建的簡單平房內瀰漫蒸騰的溼熱水氣,吊掛在石棉瓦天花板上幾條日光燈的光穿透朦朧。

渾身溼透的父親正攪拌及身大木桶裡的豆花,哥哥把壓臺上的豆腐模具卸下,將模具裡成型的豆腐翻放至豆腐板子上,二姊把乾淨粿巾鋪放在模具裡,舀進攪碎的豆花,包覆好擺上壓臺,爲着趕上破曉時分把豆腐等製品送到市場攤販,除了偶爾聽到父親說「小心燙!」「重喔,小心!」之類的話,通常大夥兒都是默契十足的動手不動口。

熱氣蒸騰,吊掛天花板上的燈穿透朦朧。一身油漬的母親與大姊輪番竈口添柴火,探測兩口大鍋的溫度,把已切成三角狀的板豆腐下鍋油炸,靈活的兩隻八爪章魚!

一家子的生計總在爸媽零時即起的豆腐活兒開始,燒鍋爐,磨豆漿,煮熟,濾渣……勞神勞力的工序,就讀國中小的手足們按年紀大小,不同時段被喚起牀加入戰局,即使年幼,一進豆腐間,便懂那屋檐下的忙活。最晚起牀的三姊與我會認分到竈邊把置放油豆腐的大竹篩搬到門外,藉屋內流瀉的光,排列散佈竹篩的三角油炸物,秤重裝箱裝袋。母親會把破碎不成形的油豆腐拿給我倆,「餓了先吃。」好像我倆是最需要補充熱量的徹夜勞動者,而面對誘人的溫熱脆香,三姊和我也總是第一時間快意認真咀嚼!

晨陽在大夥兒的賣力勞作中甦醒,屋內天花板上的燈暈與柔和的天光溫潤交融,一家人的拚搏準備從穿透朦朧的燈光轉往市場、學校,轉往充滿驚奇的世界。

彎身豆腐攤前,秤了些油豆腐,「我星期一都在這裡。」老闆微笑,我也回敬一個遊走孩提時代的甜蜜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