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走進孩子的心──第37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得獎名單出爐
鄭萱婕以創新的外星人話題《來,我跟你說──地球人聽話指南》獲得首獎。(信誼基金會提供)
23歲的鐵道迷王照鈞首次參賽,以《藍皮慢火車》獲得佳作。(信誼基金會提供)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裡,孩子需要怎樣的故事?第37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得獎名單出爐。幼兒圖畫書首獎由鄭萱婕《來,我跟你說──地球人聽話指南》奪得,年僅23歲的王照鈞以《藍皮慢火車》獲得佳作。設立第二年的兒童文學組,首獎雖然從缺,鄭若珣《毛線團太郎的一生》和劉毓婷《艾瑪的瘋狂探險》兩件作品脫穎而出,獲得佳作。
以《藍皮慢火車》獲獎的鐵道迷王照鈞,中學時代曾到花蓮追「光華號」火車,在花東線上乘着平快車橫跨秀姑巒溪、看海岸山脈日出,在緩慢又愜意的時光中深深感動於慢車之美,成爲鐵道粉絲後,經常透過影像分享鐵道光景。去年追完「藍皮解憂號」後,他開始想畫一系列插畫明信片,看到信誼圖畫書的徵獎訊息,便決定將插畫創作成繪本參賽。短短2個月內,王照鈞用大量網路資源考證昔日鐵道影像,不分日夜、只要醒着時便作畫,終於完成這部作品。他希望,即使是未曾經歷過慢速火車年代的幼兒,也能在讀這本圖畫書時,從中感受緩慢的美好與珍貴的記憶。「有想法,就去做出來吧!」是他最想分享給創作者的一句話。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表示,信誼幼兒文學獎徵獎37年,已經涵蓋了三個世代,培育了三個世代創作者的成長;在堅持爲了孩子而創作的初心下,36年來已出版104本書,其中37本授出國際版權,不只滋養我們的孩子,也帶着臺灣走向世界。
張杏如認爲,鼓勵創作者只是徵獎的起點,後續的選書、編輯、印製到推廣,都需要家長與老師支持,但最終關鍵仍是要孩子喜歡;「獎項創辦過程是一張綿密的網絡,參與頒獎活動的每一個人都是其中一環,信誼幼兒文學獎並不是單靠獎項就能獨立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合力。」她希望文化部可以考慮家有十二歲以下的孩子,父母也能得到文化幣,這不僅是培養孩子,亦是支持父母照顧幼兒。
自第28屆起參賽、十年間四度獲佳作的鄭萱婕,在這一屆終於以《來,我跟你說-地球人聽話指南》獲得首獎。她以外星人的視角切入,幽默呈現語言與文化的差異。外星人爲取得地球居留證,學習「地球語言」,第一課便是「聽話」。一句簡單的「來,我跟你說」,在不同情境下竟有截然不同的意涵。
鄭萱婕談及大學時代與外籍老師及交換生的交流經驗,一句平常的問候語「吃飽了嗎?」本以爲打完招呼就離開,但初來乍到的外籍生卻可能誤以爲是要邀請一起用餐。同一句話會因不同情境而有多種詮釋,讓鄭萱婕深有體悟,決定以此爲主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