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五屆臺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佳作】李淑貞/西瓜錢
西瓜錢。圖/Dofa
父親是賣銅板小吃維生的。
做生意的時候,他會套上一件藍色牛仔布料的圍裙,圍裙上三個大大的口袋,分別用來裝不同面額的紙鈔和錢幣。約莫晚上六、七點,父親收工回家,我總拉長耳朵,一聽見摩托車噗噗的聲音,馬上衝去開門。晚餐後,剛把碗盤收拾完,父親便會取來圍裙,一把撈出口袋裡的零錢,銅板彼此碰撞發出清脆的叮噹聲。父親默默數錢,數好二十個一疊,像一座一座小塔,再把錢塔橫躺,仔細用舊報紙或日曆紙捲起,頭尾兩端緊密收攏,不久,桌上就會出現一條條卷好的錢,日光燈下,那些紙卷總讓我感覺很熱鬧。
數好錢,父親的眉頭舒展開來,雙手捧起錢逕自回房,客廳,瞬間靜了下來。
我就是那些銅板養大的。
父親販賣過的銅板小吃多不勝數,有冰淇淋、棉花糖、烤香腸、麻糬、車輪餅……擺攤做生意的地方也遊移不定,早上在市場尾端,這裡是人潮迴轉的地方,中午過後則移到天橋下,有時在郵局旁邊,有時是天主堂門口。
升上國中後,我便逃不掉顧攤子的差事。
無奈站在攤車前,蒸騰上升的熱氣遮不住我臉上的怨懟,深怕路過的人羣裡有認識的同學。有人靠近,我總低下頭假裝忙活,胡亂地把麪糊擠入那一圈一圈的凹槽,待麪皮變色迅速挑起,燙呼呼的。
當時的我覺得讀書辛苦而顧攤心悶,日子在模具裡被輾壓,形狀一模一樣!
某日放學回家,我打開日光燈,嚇了一跳,客廳的桌椅已經被移開,地上躺滿了數十顆碩長而渾圓的西瓜,瓜皮滲着綠瑩瑩的光,原本侷促的客廳顯得更壅塞。
販賣小吃的父親突然決定要賣西瓜。
自那日起,每天回家開門點燈成了我的要緊事,看見西瓜少幾顆,心裡就有數了。
父親離世多年了,我忘了那年西瓜生意好不好。
婚後幾年,張羅一家幾張嘴,日子過得匆忙,我與先生雙薪工作,收入偶有起伏,想積攢一點私房錢,竟不容易。
沒想過我也如父親,養成日日數錢的習慣,每次攤開存摺簿像撫亮一盞燈。
那日,路過一間夾娃娃店,無意瞥見一個粗獷男人,手上捧着零錢盒子,我心裡一抽,不期然想起了滿地的西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