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讀財經》關稅砍到零 汽車產業全崩盤!車廠曝若「美國品牌」車衝擊有限

美國公佈最新對等關稅名單,臺灣未列其中,外界推測汽車關稅是談不攏的關鍵。(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小編今天(11)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我與美對等關稅談判進入倒數,傳出美方態度強硬,整車關稅極可能直接降到零。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劉錦村昨表示,調降關稅對消費者是正面,但對汽車製造商憂心是否能繼續在臺灣生產。車輛公會則示警,若對所有從美國進口的車都零關稅,那就非常可怕,將會導致臺灣汽車產業供應鏈全面瓦解。

如果只是「美國品牌」的車享零關稅,車廠主管表示,那就不必太擔心,因爲美國品牌的汽車體積大、耗油、也缺乏科技優勢,在臺日韓都賣不太動,衝擊將有限。此外,汽車代理商、貿易商力爭調降貨物稅,這是名副其實的「奢侈稅」,25%貨物稅纔是導致國內汽車「貴」的主因。

【1】關稅降到零 汽車產業鏈全瓦解

車廠主管進一步解釋,豐田、BMW都在美設廠,未來拿美國工廠生產的車款,直接整車輸入供應國內所需即可,但不是每家車廠在美國都有工廠,對國產組裝的車影響很大,長期下來會影響消費者購車的喜好,儘管國內車市整體規模影響沒那麼直接,但對在臺灣生產組裝的汽車製造廠商,衝擊就很大。

【2】匯損風暴》臺積6月營收降 Q2扳回面子

受到新臺幣升值影響,臺積電6月合併營收爲2,637.1億元,月減17.7%、年增26.9%。儘管單月營收下滑,第二季合併營收仍創下歷史新高,並符合先前財測預估。法人分析,隨着新臺幣快速升值的影響逐步消退,加上AI伺服器出貨暢旺,全年營運動能無虞,美元營收年增幅可望達25%。第二季毛利率在有效避險操作下,有望超越57%的財測區間下緣。

【3】匯損風暴》獲利重傷 大立光上季匯損逾42億

大立光10日舉辦法說會,敲響科技產業匯損警鐘。受新臺幣強勢升值影響,大立光第二季匯兌損失達42.2億元,衝擊獲利,稅後純益僅10.32億元,較上季大幅衰退84%,每股稅後純益(EPS)爲7.73元,失守一個股本,寫13年來單季新低紀錄。針對後市營運,董事長林恩平表示,7月動能較6月佳,而8月又比7月好,坦言新臺幣升值對營收、毛利率影響「蠻大的」。

【4】對美曝險飆升 金融業匯損燒 靠半年報妝點

隨川普關稅戰進入第二回合延長賽,加上上半年匯率波動大,新臺幣兌美元狂升值,金融業對美曝險居海外曝險之冠,在匯損壓力下,金融業持續透過避險策略、股票收入來挽救匯損。金管會10日公佈最新統計,截至5月底,銀行、證券業對美曝險明顯增加,壽險業則在匯損壓力加劇下,挾着三項金管會祭出的暫行措施,預期6月半年報將成爲上半年金融業「財報修容」的重頭戲。

【5】川普兩波關稅信 5國稅率反增

美國總統川普9日公佈第二波關稅信,宣判菲律賓和巴西等8個國家的命運,稅率在20%至50%之間,臺灣不在名單當中。截至目前,川普政府公佈的22國最新稅率都較4月下滑,唯獨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巴西與汶萊等5國稅率不減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