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讀財經》晶片關稅倒數! 業界曝「1錯誤解讀」 恐衝擊臺灣
傳美擬對晶片加徵「25%至100%」重稅。(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小編今天(8)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美國商務部針對半導體「232」貿易調查的公衆意見徵詢在臺灣時間8日中午結束,截至7日晚間,僅收到43則迴應,遠不如先前銅和木材貿易調查動輒數百篇回覆。在結束徵詢公衆意見後,川普政府近日可能公佈調查結果。「業界擔憂川普政府將此解讀爲反對意見過少」,進而對半導體課徵25~100%的高額關稅。
然而,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表示,美國對臺的半導體關稅,不太可能會有零關稅的情況發生,主要是礙於面子,因此稅率在10至25%都在合理範圍內,但還需等細節出爐,再評估影響範圍。
【1】美半導體關稅 蓄勢開徵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最快可能於本週宣佈針對進口晶片加徵25%~100%不等的關稅。若新關稅以「晶圓產地」爲課稅依據,可能迫使部分生產鏈迴流美國,對臺積電在內的臺灣半導體業者造成嚴重衝擊,並擾亂全球供應鏈。
【2】提前拉貨潮發酵 電子發威 4月營收暴力增長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豁免90天急單拉貨潮發酵,截至7日晚間爲止,77家上市櫃公司統計今年來至4月的單月合併營收呈現步步高,以AI相關的電子股拉貨潮更猛烈,4月單月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5成、1倍甚至2倍的家數衆多,有鴻準、牧德、智邦、精確等。
【3】主權基金財源 央行提3管道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8日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我國如果要設立國家主權基金,中央銀行與政府相關基金(如四大基金等)所扮演的角色爲何?」專題報告並備詢,7日出爐的書面報告強調,央行對國家主權基金持正面態度,仍建議先訂立專法,設立獨立專責的主權基金管理機構,但不宜由外匯存底直接無償撥用。
【4】中美破冰!經貿會談 瑞士登場
中美關稅戰終於出現轉機,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將與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談;而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本週也將與中國對口官員晤談。外界預期,中美對話若能取得進展,可望爲兩國元首「川習會」進一步鋪路。
【5】美中關稅談判前 人行雙降
在中美即將啓動經貿談判前夕,雙方貨幣政策先行較勁。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佈降準降息,向市場釋放人民幣(下同)1兆元資金,期以「雙降」以及多項增量政策展現大陸經濟韌性和工具靈活空間。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8日公佈貨幣決策,市場預期在關稅帶來不確定因素下,聯準會將減少今年降息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