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基金 擬有償撥用外匯存底

賴清德總統宣示成立主權基金,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22日指出,臺灣沒有石油等自然資源,未來基金財源主要是「外匯存底」或「財政盈餘」。(姚志平攝)

賴清德總統宣示成立主權基金,但央行反對無償撥用外匯存底。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22日指出,臺灣沒有石油等自然資源,未來基金財源主要是「外匯存底」或「財政盈餘」。央行反對無償撥用,但依照國外經驗,可以有償方式使用外匯存底。立法院經委會22日處理經濟部及國發會預算解凍案,經濟部長郭智輝與高仙桂列席備詢,但立委的質詢以主權基金爲重點。

國民黨立委謝衣鳯詢問爲何此時提出主權基金構想?高仙桂表示,過去的討論是基金財源無法有共識,現在面對美國關稅新政等內外經濟情勢,加上臺灣有很好財政基礎與外匯存底,就主客觀環境分析,此時可研議這件事。

郭智輝指出,臺杉基金、國發基金可對創新企業投資,但不能投資海外,可是AI最大研發應用市場多在海外,設立主權基金正是合適時機。但經查臺杉基金官網,臺杉對海內外都有投資。

新加坡作法是由新加坡財政部發行特別公債,籌得新加坡幣資金後,再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買匯,把取得的外幣資金,委託給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投資海外資產。MAS即爲新加坡央行。外匯局前官員解釋,「有償」的意思是不能空手取得,「你要外幣,就是拿新臺幣資金來買」,如果量不大,到外匯市場去買也可以,如果量比較大,央行在考慮不影響匯市秩序情況下,可能仿效與投資銀行換匯交易作法,約定合理價位成交。

這名前官員解釋,「要把央行想成一家正常營運的銀行,不能想成是政府機關」,外匯存底是央行資產的重要構成,主要對應民間部門所持新臺幣通貨與金融機構轉存款等負債,所以「外匯資產與新臺幣負債必須平衡」,無償撥用就像掏空,導致央行財務結構失衡,所以央行堅持不能無償動撥。

公股行庫高層說,「有償」直接來講,就是「拿新臺幣來換」,央行手持龐大美元部位,換美元給主權基金管理單位不成問題,但根據交易實務,政府間的資金轉移因法遵規定繁雜,委託商業銀行直接在匯市交易反而簡單,也更有彈性。

對於主權基金的定位,高仙桂說,有財務型,即讓國家財富提升,也有策略型,以強化國家產業競爭力爲目的,還有兼具兩功能的混和型,就看主權基金的設計目的。

立委詢問,是否主權基金主外(海外投資),國發基金主內(創新投資)?高仙桂說,都還在討論,待行政院定案。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詢問,成立主權基金是否配合投資美國?她則強調,目的在強化臺灣產業競爭力,不是要扶植任何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