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主權基金 央行:反對外匯存底無償撥用
主權基金5月22日成爲立法院財委會質詢焦點,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左起)、央行副總裁嚴宗大、財政部長莊翠雲均表支持。記者蘇健忠/攝影
賴清德總統就職週年宣佈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以打造國家級投資平臺,財金部會首長昨都表示支持。不過,央行和財政部都說不適合擔任管理主權基金單位,外匯存底和超徵稅收也不能作爲主權基金財源;央行副總裁嚴宗大說,央行反對主權基金從外匯存底無償撥用,建議採用新加坡或南韓模式。
主權基金議題昨成了立法院財委會質詢焦點。嚴宗大表示,在國發會主導下已有討論過,因主權基金代表政府財富運用,基本上由政府主導,主責單位需經跨部會溝通。財政部長莊翠雲則說,這一、兩年都有在討論並瞭解國際間如何執行,國內成立主權基金的資金來源、用途與管理機構都會訂在專法,行政院會再討論專責機構。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指出,政府不能球員兼裁判,並應確實做到防弊,不要變成黨權基金,這些必須清楚向國人交待。立委賴士葆質詢主權基金若設計不良會不會成爲𫟼震第二?出問題誰扛責?莊翠雲說,這些都是制度設計時要考量的內容。
央行對主權基金的立場?嚴宗大說,前總裁彭淮南、現任總裁楊金龍都未反對成立主權基金,反對的是外匯存底無償撥用,若主權基金有需要外匯,可向央行購買再轉存到主權基金,建議參考新加坡與南韓模式,而央行不適合管理主權基金,因爲主權基金是政府的財富運用,應由政府主導。
嚴宗大表示,央行曾在財委會針對主權基金做過專案報告,央行認爲主權基金的設置必須審慎規畫,包括設立專法、設定投資規則、是否有專責經理人負責操作及監管機制透明、財源籌措,其中財源籌措方式有財政部撥款、出資、發債等。
央行舉南韓政府成立的韓國投資公司(KIC)爲例,二○○五年成立的KIC是政府全資擁有的資產管理公司,營運目標是替南韓政府追求長期投資報酬率、促進國內資產管理與金融市場發展;二○○六年首批託管資金兩百億美元,其中一七○億美元來自南韓央行外匯存底,卅億美元來自財政部外匯平穩基金,截至二○二二年底受託資產總市值一六九三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南韓政府機構及其他公共基金委託。
賴士葆、羅明才、黃珊珊等在野黨立委建議超徵稅收可作爲主權基金財源,但莊翠雲表示,公債法沒法源可發債挹注主權基金,所以要訂定專法授權,稅收優於預期要優先減少舉債再增加還債,相信行政院會妥善討論財源問題。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則說,金管會支持國家政策,未來主權基金形式有各種不同型態,有立委提及保險業資金去路,若未來方式是國家發債,金融機構資金就可以支持,金管會會鼓勵金融業參與,因爲保險業特別需要國內投資標的。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在中常會表示,賴總統提出籌設國家主權基金,國民黨願意一起深入討論,讓國家主權基金成爲臺灣整體金融投資策略穩定的力量。他說,主權基金必須跟既有國發基金、國安基金有所區隔,也要就其來源明確討論與規範,央行雖拒絕外匯存底無償使用,但多國主權基金可借用外匯存底,所以可以討論,未來使用管理也必須做最妥適的監督,不能產生任何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