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佈上半年投訴熱點:私域引流營銷亂象頻出
北京商報訊(記者孔瑤瑤)8月6日,中消協發佈2025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995971件,同比增長27.23%,解決509655件,爲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52億元,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33萬人次。
中消協指出,當下私域引流營銷亂象頻出,虛假宣傳與售後缺失問題突出。私域營銷一般是指商家將消費者從電商平臺、社交平臺引導至私域聊天羣、直播間等渠道進行營銷的活動。私域交易由於脫離了平臺監管體系,其信息透明度低、支付路徑分散,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
相關領域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商家通過短視頻平臺或社交平臺發佈虛假宣傳內容,以"成功案例""專家背書"等方式誤導消費者添加微信,引流至私域進行交易;交易過程規避平臺監管,商家誘導消費者通過第三方支付渠道或銀行轉賬完成付款,缺乏完整的交易留痕,維權難度增加;商品質量無法保障,售假問題突出,部分商品存在以次充好、假冒僞劣、標籤與實物不符等情況;售後服務缺失,消費者在提出退款要求時,商家往往"失聯"甚至將消費者拉黑。
中消協指出,私域交易作爲新興的商業模式,爲商家帶來了流量便利,但也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當前,在老年人消費、翡翠玉石、減肥產品等領域,部分不法商家通過短視頻平臺引流至私域渠道進行售假,問題較爲突出,消費者易受誤導、權益受損。
爲防範風險,建議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平臺在涉及引導至私域渠道交易的相關內容中,統一設置顯著的風險提示頁面,明確告知"該交易可能脫離平臺監管,建議謹慎操作",提醒消費者提高警惕。同時,建議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識別到"高風險品類"或"高頻次投訴主體"時,通過系統彈窗提示交易風險,提示消費者覈實商戶身份、保留相關交易憑證,增強交易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