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公佈2024年十大消費維權熱點
來源:北京日報
職業閉店人、演唱會“柱子票”、羽絨製品“以絲代絨”……
中消協公佈2024年十大消費維權熱點
本報訊(記者 張楠)中消協昨天發佈“2024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涉及職業閉店人幫商家捲款跑路、演唱會“柱子票”、自動續費服務“暗藏玄機”、平臺大數據“殺熟”、羽絨製品“以絲代絨”、衛生巾尺寸標準“就低不就高”、租賃市場“提燈定損”、“吃穀人”上當受騙難維權、“串串房”甲醛超標以及“星期寵”等消費維權突出問題。
去年,“職業閉店人”羣體受到輿論關注。一些商家因經營不善閉店,聘請“職業閉店人”參與收尾,“職業閉店人”對消費者協商退還預付款等合理訴求不予迴應,或是給出虛假承諾,甚至有的“職業閉店人”與“跑路商家”合夥打起“割消費者韭菜”的歪心思。
去年,有關演唱會消費體驗不佳導致消費者維權投訴類事件多次引發輿論熱議。有消費者在鳳凰傳奇演唱會買到“柱子票”,有消費者花千元購買大張偉演唱會門票卻看不到主屏幕。消費者反映在購票時,平臺上並未標明其位置可能存在遮擋等問題。事後維權時,又遭遇主辦方與票務公司互相推諉。
去年,有媒體報道部分網售低價羽絨服存在“以絲代絨”造假情況,有些直播間裡的樣品可能是真的,但消費者最終收到的卻是貨不對板的“飛絲”次品。“羽絨服造假”“毒羽絨服”“羽絨服充絨量”等話題登上熱搜榜,羽絨製品含絨量虛標、合格證肆意更改等亂象引發消費者質疑。
衛生巾尺寸標準“就低不就高”去年引發熱議。對此,多家涉事品牌客服迴應稱“產品符合國標規定的偏差標準值”。不少網民批評品牌方“踩着國標下限生產”,質疑“爲什麼偏差值都是偏短的,卻沒有偏長的”,認爲生產廠家以“國標”做藉口,侵犯了消費者對商品信息的知情權。
退租房屋卻遭房東“提燈定損”,甚至被索賠超萬元,一時間引發熱議。網民認爲,房東在租客退房時驗收是其正當權益,但以超出房屋正常損耗的、嚴苛的理由向租客索要鉅額賠償金並不合理。
“穀子”是時下不少年輕消費者對動漫衍生的徽章掛件、手辦娃娃等周邊商品的愛稱。一些消費者爲購買限量版或海外原版“穀子”,選擇在社交平臺拼團“吃谷”,但拼團團長跑路、消費者被騙等事件時有發生。當“吃穀人”發覺上當受騙,只能曝光賬號發避雷帖、封禁代購的支付賬號,很難真正挽回損失。
“串串房引發身體不適,搬走後又租給別人”的話題去年曾登上微博熱搜榜首位。房東低價購入並以劣質材料翻新後高價出租“串串房”,租客卻面臨甲醛超標導致身體不適等問題。租客起訴時,甚至不清楚要以房東、二房東、中介、租賃平臺、裝修公司哪一方爲被告,而房東、中介面對租客退租等要求,也會互相推諉。
去年下半年,部分消費者反映領養或購買寵物後,短時間內寵物出現明顯健康問題,疑遭遇“星期寵”消費騙局。有消費者因買到“星期寵”起訴寵物店維權,勝訴後卻因涉事店鋪改名換地址,導致執行難。(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