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後罷免時代新政局系列一:重啓核三 賴政府改革的第一步
中國時報社論
823第二波大罷免和重啓核三公投的結果,充分呈現民意反對執政黨無理推動罷免的作爲,也贊成核能發電的決心。賴清德總統在當晚的談話中表示,這是人民的意志展現,對於結果必須尊重接受。他會要求核安會廣納各界的意見,儘快完成核電機組審查辦法,同時也要求臺電啓動安全檢查,若檢查結果符合標準,就應依法送核安會審議。只要臺電根據指示進行,相信核三重啓的方案可以付諸實施,臺灣將不再受「非核家園」之苦。
總統迴應公投民意
從賴總統的談話可以看到他對於民意的趨勢有所理解,除表達重啓核能的原則之外,對行政團隊也提出「4項調整」期許,希望以經濟、民生、弱勢、青年優先的順序落實施政比重,並期待朝野更多對話,調整行政、立法互動。顯見賴總統也非是鐵板一塊,如能順應主流民意施政,翻轉1年多來空轉的政局應值得期待的。而重啓核電就是翻轉的第一步。
823選後談話是賴總統就任1年多以來,首度就啓動核電廠做出如此明確的指示,似乎讓外界看到臺灣核電「重見天日」、甚至能源政策可望出現重大轉折的契機。今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條文,放寬核電機組延役的申請彈性與時程限制,核電廠運轉期限可延長至60年,核安會也修法刪除原本核電廠必須在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5年至15年提出延役申請的規定。
核三重啓公投因投票率爲29.5%、同意票不到總投票人口的25%,因此公投未能過關。然而,這次公投的同意票爲434餘萬票,不但是不同意票151餘萬票的2.8倍,且遠超過2021年重啓核四公投的同意票380萬張,這意味支持核電的人已越來越多。
這次公投不但所有縣市都是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特別的是,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屏東縣、高雄市和臺南市,重啓核三的同意票也大於不同意,而核三所在地恆春鎮的同意票佔比也超過6成,顯示綠營支持者對核電的態度已經翻轉。
除了民意趨勢已經改變之外,近日,川普在其社羣平臺上,指出綠電有3大不利,包括成本過高、破壞農地以及造成美國經濟沉重的負擔,因此他重炮轟擊再生能源是「世紀騙局」,揚言政府不會再覈准光電和風電投資案,因爲「美國的愚蠢時代結束了!」美國農業部隨即在8月20日宣佈終止對農地設置太陽能設施的支持。
綠電弊端危害臺灣
不可諱言,他所提到的綠電3大問題,也正是民進黨執政以來臺灣瘋狂發展綠電的寫照,甚至臺灣還有一個川普沒有提到的重大弊端,就是綠電已成爲臺灣黑金政治的一環,震驚全臺的臺南88槍案以及所涉及的議長選舉,就是一例。近年來,綠電蟑螂四處橫行,持續對政治生態與社會治安造成嚴重傷害,問題層出不窮。
此外,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8月22日突然現身臺灣。黃仁勳受訪時指出,世界發展需要能源來推動,而「核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黃仁勳還強調,目前正處於新工業革命的開端,這對臺灣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新機會」。黃仁勳在823投票前夕快閃臺灣,可見他期望臺灣能夠挺核的用意。
無論如何,國際出現核能復興潮已是事實,不管是要讓臺灣產業偉大,或是如內定接任經濟部長的龔明鑫想幫助「美國再次偉大」的鴻鵠之志,基礎都是要有足夠且價格適宜的電力。民進黨的能源政策不只讓臺灣民衆和產業憂心,盟友們也很關心。這就是爲什麼美國前海軍情報局指揮官史都德曼曾公開表示,臺灣應該至少保留1座核電廠,以維護臺灣的供電能力,避免在危機中遭到對岸切斷能源供應。
民進黨從蔡英文執政至今逾9年,即使拚命發展綠電,卻已證明再生能源就是無法承載發展產業及民生所需的電力,如今能源政策已到了必須改弦更張的臨界點,新的法令和施行細則都已就緒,民意也強烈支持,國際更是再三示警電力不足的困境,目前主客觀條件都已進入關鍵時機,賴總統也表示願意接納民意,並責成相關單位完成必要的程序。就讓重啓核三成爲賴政府迴應民意、改革的第一步,先改變能源政策,也爲臺灣創造產業生機、重現民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