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美中關係詭譎 賴政府不能魯莽

中國時報社論

在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亞洲行與「川習會」前夕,《時代雜誌》刊登〈美國必須警惕臺灣魯莽的領導人〉專文,民進黨拒絕理性思辨也罷,還動用網軍側翼及官媒潑髒水,貶抑作者是「標準的洋五毛」,原本只是美中臺關係不同意見的辯論,竟然用廉價抹紅的手段處理,暴露出民進黨政府已與現實世界脫節,陷入作繭自縛局面。

對臺支持 剋制派擡頭

這篇由華府智庫「國防重點」亞洲部門主任高德斯坦撰寫的專文警告,臺灣是「最危險的引爆點」,躁進的賴清德總統則是風暴中心,前總統蔡英文低調、避免過度強調臺灣主權,而賴清德的政策與公開演說明確傾向臺灣正式獨立,使臺灣瀕臨戰爭,華府必須審慎處理臺灣問題,並應毫不遲疑管制約束賴清德。

面對國家元首被標記爲魯莽,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賴清德多次強調,「和平是唯一的選項」,維持臺海現狀則是臺灣的一貫立場與國際社會的共同共識,中共纔是真正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根源。外交部的迴應看似四平八穩,實則蒼白無力。

外交部的積極作爲應是向《時代》正式發文駁斥,並要求全文刊登,同時與高德斯坦本人直接溝通、釐清,但外交部的迴應未提及高德斯坦,也沒有撰發英文版本配合,不符合專業的迴應,顯然是隻顧大內宣,息事寧人。

官方態度消極,民進黨的網軍側翼卻把抹紅國內政敵的手段加諸在高德斯坦身上,中央社引述粉專報導,作者「長年唱衰美國,爲中國唱讚歌」,這類疑美論,吹捧中國的立場,目前都不是美國的主要聲音,並批評高德斯坦是標準的「洋五毛」。高德斯坦也是有備而來,立即發文反駁,應民進黨要求,纔在華府與幾位臺灣代表見面,對方「友善而有禮」,但「脫離地緣政治與軍事現實」。

最近一位在臺北訪問的美國前國務院資深官員表示,華府對於臺灣問題有太多不同的看法,不必糾結於特定文章或評論,不可忽視的是自從川普重返白宮,在他積極追求美中大交易的推波助瀾之下,探討美國對臺灣安全的承諾,類似棄臺論、疑美論、疑賴論已蔚爲風潮。

《時代》專文只是冰山一角,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表〈穩定美中競爭〉專題報告,《國家利益》雜誌的〈川普輸掉貿易戰,會不會連臺灣也輸〉,《外交事務》期刊的〈臺灣是非賣品〉專文,乃至《昆西研究院》的〈臺灣:美國的重要但非關鍵利益〉及〈超越戰略模糊:支持臺灣但不承諾戰爭〉專題報告都顯示出,華府反中挺臺鷹派逐漸式微,對臺安全支持「剋制派」擡頭,即使其中最挺臺的〈臺灣是非賣品〉一文也強調,美中應在臺灣法律地位問題上休兵,不要打破幾十年來的潛規則。

臺海安全 川普沒把握

相對於中共視臺灣爲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剋制派主張,臺灣對美國很重要,但並非涉及生存的關鍵利益,美國要協助臺灣提升國防自主能力,但不承諾要爲臺灣而戰;相反地,他們認爲與美國有防衛條約關係的日本、韓國、菲律賓等纔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核心利益所在。

爲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美國應採取不支持臺灣獨立、不尋求兩岸永久分離、不反對和平統一;中方也應有所節制,除非在有明顯違反《反分裂國家法》的極端情況之下,才動用武力;臺灣則應避免迫使北京出手的挑釁,釋放政治保證,讓北京更有耐心處理臺灣問題等。在這個脈絡之下,賴清德卻一再挑撥「臺灣地位未定論」,發表「新兩國論」,成爲臺海安全的一大變數。「魯莽的領導人」與「麻煩製造者」只是一線之隔,不可避免引發美國學者關切,美中共管臺灣、有效管控風險自然引發熱烈討論。

川習會尚未舉行,川普偏好交易式外交,是否會在川習會對臺灣問題讓步已引發各種臆測。被問及中共武力犯臺一事,川普表示,希望中國別這麼做,同時還警告,這麼做對中國會很危險。相較於過去總是樂觀表示,在他任內中共不會對臺灣使用武力,川普現在顯得較爲保留,也凸顯一向信心滿滿的川普對於川習會並沒有十足把握。美中關係發展及川習會攸關臺灣安全,臺灣必須審慎因應,任何魯莽行事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也將是賴清德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