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沈伯洋案 賴政府須迴歸一中憲法
中國時報社論
大陸立案偵查沈伯洋涉犯「分裂國家罪」,這場法律戰的源頭,來自賴政府把對岸定調爲境外敵對勢力的「新兩國論」;而身爲黑熊學院創辦人的沈伯洋,則是將該論述發展爲組織及行動的執行者之一。就中方立場而言,這已逾越分裂紅線;但就我方來說,賴總統悖於憲法精神的兩岸論述,何嘗不是背叛憲政體制的作爲?賴清德請大家救救沈伯洋的同時,更該回答國人:繼續奉臺獨爲執政圭臬,真能替中華民國迎來生路嗎?
新兩國論 挑戰大陸紅線
大陸重慶公安局以涉犯「分裂國家罪」對沈伯洋立案偵查後,央視接着報導指出,沈伯洋透過黑熊學院從事分裂國家活動,並認定黑熊學院是由民進黨當局及外部勢力所扶持的「暴力臺獨分子」機構。換言之,陸方立案的理由,在於認爲他涉嫌收受外國勢力資助推動臺獨。
由於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底已公開提出4條「不容挑戰」的大陸紅線──臺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在此基礎上,陸方對沈伯洋採取行動其脈絡是有跡可循。然而,賴清德至今仍未直面陸方出手的根源:新兩國論,而是將問題上綱上線,稱沈伯洋是在捍衛民主自由及憲政體制;甚至要韓國瑜出面聲援,否則「今天沈伯洋,明天可能是國民黨或民衆黨任何人。」
但,黑熊學院不是今天才設立,沈伯洋也不是現在才當立委,賴政府心知肚明,陸方選在此時動手,最大症結就在於兩岸關係不睦;而造成關係不睦的肇因,莫過於賴清德在拋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後,又進一步主張「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企圖藉由「疊加手段」,將兩岸關係導向爲兩國關係;儘管法理上未更動憲法,實際上已是打破一中憲法框架。
猶如韓國瑜所言,民進黨若繼續維持《臺獨黨綱》,要如何保護中華民國?宣佈大陸爲敵對勢力又如何維護兩岸和平?然而,賴清德就任以來,一方面囿於個人意識形態,二方面爲激化藍綠鬥爭,總是高舉「兩國互不隸屬」挑釁陸方底線;一旦不慎擦槍走火,才又跳回中華民國的保護傘,但沒多久又跳出去擁抱新兩國論。來回周旋,要將兩岸朝「兩國化」推進的意圖不言而喻。
因此,即使賴清德曾說過「願意在對等尊嚴下與北京對話」、「不會挑釁、不會冒進」,但在陸方聽其言、觀其行的綜合評估下,這些發言都被視爲實踐新兩國論的「戰術」,而非促成兩岸和平發展的「誠意」。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看見陸方對這位臺灣領導人,已從昔日稱呼他是「頑固臺獨工作者」,如今已變成鼓吹分裂的「戰爭製造者」,明確將他定位在敵對的一邊,因而纔會在軍事行動之外,進一步對個別政治人物、親綠網紅髮動立案偵查、徵集犯罪線索。
懸崖勒馬 勿成魯莽總統
可想而知,綠營勢必順勢炒作本已處於退潮狀態的「抗中保臺」,催化恐懼求取執政的維穩,讓兩岸情勢更陷危殆。因此,比起追問沈案結果將如何發展,我們更該關心的是,賴政府有試圖給和平一個機會嗎?
眼見大陸從文攻武嚇,到鎖定立委發動國際法律戰,賴清德若真要幫沈伯洋,解鈴還須繫鈴人,正本清源的對策,是重新校準對《中華民國憲法》憲政體制的尊重,堅持《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精神,務實面對一中的法理依據,讓「兩岸是國與國關係」的腹語退場。如此一來,纔不會製造更多被陸方追緝的「沈伯洋們」,而這也纔是導正臺灣命運與兩岸由戰轉和的唯一方法。
更重要的是,賴總統是該循着「併購論」邏輯,站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序言所揭櫫的「國家統一」條文基礎,積極凝聚朝野共識,從「反推進統一」轉爲探索「更好的統一」,主動向大陸提出條件,爭取對臺海和平與臺灣人民最有利的結果。
總體而言,沈伯洋遭陸方鎖定,是民進黨政府破壞憲法、對憲政體制不忠所導致的結果。因此,民進黨人與其嗆韓國瑜對沈伯洋的傷口灑鹽,何不問問自己,爲何要集體把沈伯洋推上風口浪尖?身爲國家領導人的賴清德是該懸崖勒馬,若要繼續讓個人意識形態凌駕對憲法的忠誠,就是自證自己確實是明知悲劇就在眼前,卻仍不計代價、猛催油門衝撞紅線的「魯莽」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