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日本右傾化 賴政府審慎以對

中國時報社論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7日掛冠求去,待新任總裁出爐交出首相的職務。自民黨決定10月4日以自民黨所屬國會議員、全國黨員及黨友參與的投票方式選出下屆總裁,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在記者會上解釋以「黨員參加型」方式票選總裁,意在舉黨從零開始重整旗鼓。

首相更迭 舊安倍派迴歸

石破繼菅義偉成爲後安倍時期任期僅一年的首相,此意味「安倍一強」的終結,自民黨權力弱化,日本政治重回首相頻頻更迭的局面,「自公聯立政權」出現末期化現象,不論繼任者爲誰,難挽少數執政頹勢。新任總裁若無法帶領自民黨走出「餐券回扣弊案」陰霾,重獲日本國民的信賴,恐又是另一個短命首相,或將在下屆衆議院大選後,交出政權,再度政權輪替。自民黨總務會長鈴木俊一直言,此爲攸關自民黨命運的總裁選舉,繼任者須扛起自民黨的死活問題。

石破領軍的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雖吞下敗績,但民意審判的對象並非是石破內閣,而是「餐券回扣弊案」背後的「政治與金錢」不當勾連,其中涉案最深者正是舊安倍派,此亦反映在日本各大媒體的民調結果。石破雖具民意基礎,但源自於舊安倍派的黨內逼宮不斷擴大,爲避免黨走上分裂,石破辭去總裁,平息爭端。

目前浮上臺面競爭總裁大位者皆爲前次選舉的老面孔,除首先表態的茂木敏充外,林芳正亦積極尋求同屬宏池會的前首相岸田文雄相挺出馬角逐,但民調領先者爲高市早苗與小泉進次郎,此二人的支持率在伯仲之間。前次在第二輪投票中飲恨敗給石破的高市人氣雖旺,但若未能在第一輪投票獲過半支持,進入第二輪投票時,在黨內各大山頭的合縱連橫及考量公明黨的態度下,高市未必佔優勢,恐重演前次總裁選舉的結果。

其實,自民黨的頹勢源自於舊安倍派的政治資金醜聞,但以安倍繼承人自居的高市卻是「拉下石破」最力者。黨內的政治孤鳥石破終究是非主流,難逃樹倒猢猻散的命運,無法打造「石破政治」革新自民黨。然而,高市若繼任首相,不僅石破難釋心結,舊安倍派歸位的自民黨亦須面對民意在衆議院大選中的再次審判,不利贏回衆議院席次過半優勢。小泉則相對無派系包袱,如以44歲之齡登上首相,將是戰後最年輕的首相,有助自民黨開拓青壯世代的選票,並降低派閥政治色彩,爭取在野勢力的法案合作。

趨吉避凶 改善兩岸關係

石破的下臺肇因於自民黨內部的結構與內政問題,不在「歷史認識問題」揚棄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歷史修正主義」,未站穩保守派支持者所喜的民族主義立場。石破任內不僅力抗川普2.0的關稅,守住日本的經貿利益,更展現面對歷史問題的勇氣,主張承認「戰敗」,反省日本做爲戰爭加害者的責任,有別於戰後的歷代首相。石破雖顯著改善與中、韓兩大鄰邦關係,但時不我與,未能如願發表「戰後80年談話」,固化中日韓友好,爲東亞和平打下基樁。

目前競爭自民黨總裁者中,高市與小泉最受關注。高市被定位爲經濟右派,在經濟政策上與「安倍經濟學」相去不遠,但異於安倍外交的現實主義路線。高市矢言將日本帶回大國主義,更爲二戰的侵略翻案,堅稱參拜靖國神社是個人自由。若高市接任首相不僅日本與東亞鄰國關係將齟齬不斷,美日關係亦恐生變,因美國不容許日本重新詮釋太平洋戰爭。

相對於右派色彩鮮明的高市,小泉的政治立場較爲溫和、中庸,但因繼承其父小泉純一郎前首相的政治地盤,亦不掩飾參拜靖國的態度,8月15日率閣員之先至靖國神社參拜。小泉若主政,日本與中、韓關係雖不致於結構性惡化,但難免再現小泉內閣時期的倒退,首腦對話將戛然而止。

國人或許認爲,日中交惡有利於臺灣攜手日本共同應對北京的壓力,殊不知兩岸關係不睦,若與日中關係惡化共伴,臺海安全堪憂,臺日關係更難有「72年體制」下的模糊空間。在川普2.0變數下再添「右傾化」的日本,外交上的操作難度將大幅提高,賴政府須未雨綢繆,掌握操之在己的兩岸關係改善,趨吉避凶,而非想像與日本右翼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