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雙江街道:“見面解難”繪就基層治理新畫卷

“李老師,你家的天然氣關好了沒,我幫您看看”。近日,雙江街道白鷺社區網格員唐憶來獨居退休老師家裡,開展每週一見,瞭解身體狀況、生活情況。

在雙江街道,這樣的 "見面故事" 每天都在網格里溫情上演。2025年以來,雲陽縣雙江街道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雲陽見面·矛盾化減”社會工作品牌,大力推行“見面解難”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爲了確保見面一戶不漏,雙江街道把羣衆按照服務的需求,劃分爲季見面戶、月見面戶、周見面戶和日見面戶4個類別,同時,推動在職黨員、社區民警、“兩代表一委員”等2000餘名“N”力量下沉網格參與走訪見面,堅持“老帶新、組團見,先交心、後問事”,每次見面至少保證一名有經驗的“老幹部”,個性化確定見面談話主題,真正打開羣衆的“話匣子”,推動實現基層治理關口前移、服務下沉。

“我們通過戶戶見面,收集信訪投訴、突出矛盾、生活困難、意見建議四方面內容,及時瞭解羣衆急難愁盼,讓網格的前哨作用發揮更加明顯。”雙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20多名羣衆聚集,又爲電梯加裝的事情吵起來了。”

收到網格員上報的矛盾糾紛,雙江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通過“141”智治平臺第一時間開展流轉調度,同時啓動《電梯加裝多跨協同處置預案》,街道物業管理崗、平安綜治崗聯合縣住建委、縣規資局、派出所工作人員積極“應哨”,10分鐘內到達現場開展辦公,組織協調解決方案,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

這也正是雙江街道在羣衆聚集區域因地制宜建設網格驛站,打造覆蓋廣泛、集約高效的黨羣微陣地,推動人員、資源、服務下沉,讓羣衆的問題在羣衆身邊解決,打通服務羣衆的“最後一米”的真實寫照。

雙江街道堅持從解決羣衆難題入手,建立“小事網格直辦、大事幹部領辦、難事專班包辦、急事智能快辦”機制,推動解決老舊小區整治、電梯加裝、物業糾紛等一批城市基層治理中的難題堵點問題。

不僅如此,社區黨委還在公示欄將老舊小區項目實施進度等情況等進行公開公示,通過微信羣、各種會議等方式向羣衆定期通報,通過晾曬的方式保障羣衆的參與權和知情權,自覺接受羣衆的監督。“以前我們只知道社區在幹事,不知道進度和效果,現在這樣的做法就很好,將辦事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大家也能一起參與進去”。桂灣社區的羣衆高興地講道。

同時,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評議會等方式,定期邀請當事羣衆代表、社區羣衆代表等對辦事效率、結果進行評議,做出“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次評價,評價結果及時向羣衆公示,同時將作爲街道、社區、網格相關人員年度考覈、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依據。

今年以來,雙江街道通過“見面解難”的工作方式,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70餘起,真正將羣衆反映的“問題清單”轉化爲“幸福賬單”。下一步,街道將繼續強化矛盾糾紛化解,全力描繪“平安雙江”的基層治理新畫卷。(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