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好治理“同心圓” 繪就和美“新畫卷”
春日的八閩大地,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路一處充滿煙火氣與發展活力的地段,一座紅瓦飛檐、燕尾高翹風格的建築映入眼簾,這裡便是集美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
細心觀察前來這裡辦事的羣衆,會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進門前,他們或顯得情緒激動,或愁眉不展;出門後,大多變得氣定神閒,甚至春風滿面。
進一扇門,解煩心事。集美區綜治中心是福建省紮實有序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的一個典型。
畫好治理“同心圓”,繪就和美“新畫卷”。
近年來,福建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作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基礎性工程來抓,不斷提高糾紛化解質效,努力讓每起糾紛都在法治軌道上得到妥善解決,讓人民羣衆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統籌資源聚合力
“我們的一個典型案例有幸被寫入了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談及此處,集美區綜治中心副主任陳曉亮難掩喜悅之情。
3月27日,《法治日報》記者走進集美區綜治中心,在調解指導室裡聽陳曉亮娓娓道來。
2024年,集美區人民法院陸續接到山東、河北等地車主反映,某信息技術公司在2023年間辦理ETC時承諾每月分期返還押金卻未兌現,涉嫌“欺騙客戶”。
集美區法院調查分析後認爲,該糾紛標的雖小,但涉衆面廣,於是告知集美區綜治中心。依託集美區綜治中心糾紛預警機制,集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反映,同期收到了500餘起涉該ETC代理商的投訴。
集美區綜治中心迅速行動,與法院、市場監管局共同會商,共享糾紛數據及企業整改動態。法院精選1件案件作出示範判決,並根據是否退還設備制定兩個調解方案供當事人選擇。
在法院指導下,市監局調解投訴糾紛305起並即時履行,後續ETC代理商也參照法院調解方案自行化解投訴400餘起。
“依託綜治中心,糾紛處理部門改變之前各自爲戰的局面,實現涉衆型糾紛信息共享、快速反應、綜合治理,取得了極佳效果。”一口氣介紹完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陳曉亮深有感觸地說。
科學統籌規劃資源,凝聚強大解紛合力。
漳州市在全省先行探索開發區綜治中心發揮主導作用,整合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訪等資源力量,統籌開展平安建設工作,服務保障經濟建設主戰場跨越發展。
廈門市海滄區東孚街道堅持專羣結合,建立特邀行業專家調解員庫,引入律師顧問團隊,統籌轄區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法律明白人”等參與矛盾調處、信訪評理,與綜治中心形成梯次協作、互爲支撐的力量矩陣,變“九龍治水”爲“攥指成拳”;寧德市霞浦縣綜治中心採取“重點部門常駐、其他涉事部門隨駐”機制,有效推動矛盾糾紛調處從“單部門辦理”到“多部門協同辦理”轉變……
隨着資源力量進一步整合,福建省各級綜治中心解紛能力水平顯著提升,更好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完善機制增便利
“暖心”“便民”“高效”……這些都是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來綜治中心辦事的羣衆提到的“關鍵詞”。
一杯功夫茶,靜心解糾紛。在海滄區東孚街道綜治中心內,有一間結合閩南功夫茶文化設置的特色調解室。
“熱茶暖心更靜心,爲調解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東孚街道綜治中心副主任、東孚司法所所長陳明哲給記者倒上一杯香氣撲鼻的熱茶並說道:“爲更好方便羣衆,東孚街道依託街道綜治中心,將街道信訪接待大廳、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派出所接待窗口、派出法庭立案窗口及人民調解等組織遷入中心,集成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檢察監督、公證服務、訴訟服務、警務服務、信訪登記、綜治保險等服務,並設立綜合窗口兜底,協助羣衆聯繫未進駐部門,提供全流程保姆式解紛服務。”
爲更好地讓羣衆話有處說事有處辦,福建省立足“方便羣衆、提高效率”導向,出臺全省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指導意見,圍繞“最多跑一地”目標,制定基層綜治中心處理矛盾糾紛事項流程圖和職能部門入駐綜治中心職責清單,一體推進研判預警、協調調度、督辦問責等機制建設,確保資源有效整合、部門有效入駐、流程有效運轉、作用有效發揮。
廈門市依託綜治中心引入廈門“e政務”,自助辦理23部門280項羣衆常用服務,設置“幫辦員”全程服務羣衆辦事,不斷提升羣衆獲得感和滿意度。
漳州市推動各級綜治中心統一機構名稱、場所佈局、進駐部門、工作職責、信息平臺和制度機制,對縣鄉綜治中心統一劃分“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3個功能區,明確服務窗口、功能室設置及其職責任務、主管部門。
“漳州市把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作爲‘重中之重’,2022年以來,在全省率先推動1個市級、16個縣級、130個鄉級、2110個村級綜治中心四級‘全貫通’、場所規範建設‘全覆蓋’,實現‘從盆景到風景、從風景到全景’質的躍升。”漳州市綜治中心主任陳金榮告訴記者,羣衆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解紛效率和羣衆好評度實現雙提升。
智能科技添助力
記者來到漳州市“96111矛盾糾紛調解服務熱線”平臺,只見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接通電話,耐心傾聽訴求,細緻覈對信息,及時錄入平臺形成事件工單。
據陳金榮介紹,爲進一步拓展和暢通羣衆矛盾糾紛反映渠道,漳州市探索創新開通96111矛調熱線,與原有的網格員採集、接待大廳受理、羣衆微信上報、部門流轉等匯聚渠道全鏈“閉環”,推動矛盾糾紛調解全要素、全週期有效管控。同時,堅持科技賦能,將矛調熱線與“平安漳州e家”平臺有機融合,推動平臺改造升級,實現“一屏通覽”“一網統管”,最大程度推動各類矛盾隱患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消除在萌芽狀態。
福建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的重要支撐,推動數據下沉賦能和業務協同,爲基層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集美區綜治中心建起“智慧集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平臺,匯聚全區政務數據,打造10個跨部門、跨系統應用場景,實現“一屏觀全城、指揮可視化”。
三明市“明心通”公共服務平臺、泉州德化“一碼解紛”、龍巖“e調解”等紛紛升級優化功能,通過“網上辦”“碼上辦”,提高了事件處理和問題處置效率,有效助力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實質化解。
隨着福建省各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紮實有序推進,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數字爲證——2024年,福建省各級綜治中心合計受理各類訴求和矛盾糾紛30.8萬餘件,調處成功率達95.82%,有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2024年度全省羣衆安全感率達99.13%。
福建省持續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走深走實,努力實現對矛盾糾紛有“根”及時“挖”、冒“芽”及時“剪”,促使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及時有效化解,爲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蔡長春、宋學鵬、張淑秋)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