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漂綠:永續揭露A到A+/找尋獲利方程式借鏡日本 催動綠色轉型

近年國際永續組織及倡議逐漸將焦點放在「轉型金融」上,並發展出「混合金融」,結合公部門和私部門資源,挹注永續建設資金,甚至日本和新加坡在推展永續有成之後,開始技術輸出,讓永續不再只是花錢,還能成爲獲利方程式。

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以及創新處處長鬍則華表示,轉型金融的初衷是希望金融業可以支持產業轉型,有些國家發行綠色公債,資金用於支持離岸風電、太陽能電廠、氫能等基礎建設,或是因應極端氣候導致易淹水地區的防洪建設。

臺灣方面,也希望利用轉型金融的策略,結合政府的發債能力和民間資本的參與,透過發行綠色公債等方式,吸引資金雄厚的壽險業等民間資金投入,支持綠色基礎建設。

日本綠色轉型(Green Transformation)「GX聯盟」和新加坡的金融機構,還把協助國內達成減碳的成功經驗、技術輸出至其他開發中國家,協助這些國家制定減碳目標,設計相應的減碳行動方案,並提供資金支持,藉此賺取資本利得;協助其他國家減碳回收的碳權,還可以進行碳權交易。

胡則華指出,環境部以及金管會也有商討過,比照日本GX聯盟的做法,希望能會同經濟部,在臺灣組成類似的聯盟,除了能借此協助國內企業做好綠色轉型,也希望有機會能將臺灣的減碳技術輸出,大力拓展「淨零」國際商機。

在提升資訊透明度與可比性方面,我國上市櫃公司會申報資訊到公開資訊觀測站,查找已經方便許多,但現在缺乏經濟部轄下所有企業的ESG相關數據,尤其是碳排資訊。

歐盟原本也是27國ESG申報各自爲政,但是現在已經着手建立歐洲單一存取點(European Single Access Point, ESAP)平臺,所有需要申報的資料都只要透過國家的單一入口進行申報,彙整起來的資料庫還可以用於更多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