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漂綠:永續揭露A到A+/回歸本業 做有影響力的事
ESG做得好的企業,都是迴歸核心本業來做ESG。聯合報系資料照
實務上,ESG做得好的企業,都是迴歸核心本業來做ESG,這樣既容易內化ESG價值,又可讓公司獲利且兼顧形象。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說,如果一家制造業的ESG的重大主題第一順位是「慈善」,而不是與其核心本業有關的主題,可能要重新檢視企業是否將永續議題納入企業的經營策略中。
她解釋,ESG不僅僅是大家想像的公司治理、環境社會、慈善公益而已,如果產品沒有吸引力,客戶滿意度不高,東西賣不出去,這家公司就沒有辦法永續經營。
「以IC設計業爲例,ESG的重大議題應該要包括人才發展、智慧財產專利保護等」,李宜樺說,「一家高科技公司如果沒有智慧財產保全措施,投資人可能會對這家公司的永續經營能力產生懷疑,因爲,這影響到它的核心競爭力。」
對於有工廠的業者,核心競爭力也就在於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是否到位,業者須提出數據來佐證,好比職災率、工傷率、主管機關裁罰情況等,「不能只是擺幾張在工廠有戴安全帽的照片,就說自己的職安衛有做好。」李宜樺說。
對於金融業來講,金融業可在環境面(E)上,根據本業說明如何透過投融資的力量推動產業減碳;也可結合社會面(S)談如何落實普惠金融,協助脆弱族羣也能獲得金融資源。
近年國際間流行的ESG議題不少,舉凡生物多樣性、海洋污染治理、零毀林供應鏈、多元公平與共融(DEI),甚至是負責任的AI等。由於每家公司的產業屬性、資源與專長都不同,最好的策略,就是根據核心本業來做有影響力的大事,如此纔是走對路、用對力氣。
國泰金控企業永續辦公室協理黃靖涵表示,企業在做ESG時,要從核心職能找到能發揮最多力量的地方,納入成爲ESG的最優先項目,「而不是每一個新的議題出來,就一定要馬上去做」。
以國泰來說,經過多年來的沉澱,找出ESG的三大主軸是「氣候、健康、培力」,「這是我們發現,能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更有貢獻的地方」。根據這三個主軸,國泰積極針對低碳經濟、環境永續、促進健康、財務健康、職場培力與社會培力等,開展ESG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