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穩定幣對傳統銀行的衝擊
美國這次通過穩定幣法案,禁止發利息,緩和穩定幣向傳統銀行存款吸金的力道,但業者可能還是會以各種形式的回饋,與銀行競爭。圖/Freepik
美國與香港陸續推動穩定幣相關法案後,各界除了關注是否增加美債買盤爲美債續命外,大多是討論其所帶來的商機,較少討論其對傳統銀行所帶來的衝擊。事實上穩定幣除了會搶走銀行匯款的生意外,也會排擠銀行的存款與放貸。甚至影響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銀行的經營者不可不留意。
傳統透過銀行進行的跨境匯款,必須經過中介銀行與SWIFT的協助,因此程序冗長且手續費昂貴。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以匯款二百美金爲例,平均匯款費率約6.6%,到帳時間須一~五天。這對有小額跨境轉帳需求的人來講,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特別是廣大移工須將其所得匯回母國。因此聯合國將降低跨境匯款手續費,列在其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並以3%爲努力目標。事實上透過傳統轉帳程序幾乎無法達到這個目標,但透過穩定幣很容易就可將手續費降到1%以下。
目前每日透過SWIFT的跨境轉帳金額約有5~7兆美元,透過穩定幣轉帳約有200~300億美元。因此穩定幣法制化後,由於消費者的權益有保障,預期未來的業務將有爆炸性發展。此外反洗錢是目前跨境匯款的重要法遵事項,但傳統匯款在進行反洗錢檢查時,自動化程度低需要大量人力。相反的穩定幣因爲已代幣化,因此可透過程式化與智能合約來提高自動化程度,並降低法遵的人力與成本,更增強穩定幣的競爭力。此外以穩定幣進行匯款的優勢還包括:全年每天24小時都可進行交易,不像傳統銀行有營業時間限制。穩定幣交易是點對點交易,不用透過中介,也降低對中介的依賴與風險。
雖然穩定幣法案規定,業者發行穩定幣時必須有等值的現金或政府債券做爲儲備。但由於以債券做爲儲備,可爲穩定幣業者帶來更優厚的報酬,因此業者傾向持有更高比例的債券。根據美財政部的一份報告指出,穩定幣法案通過後可增加美債買盤約五兆多美元,但商業銀行體系中的存款也可能有約6.6兆美元會轉移到穩定幣,減少銀行放貸能力,這對中小型銀行的衝擊特別大。雖然美國這次通過的穩定幣法案,禁止穩定幣發利息,雖然緩和穩定幣向傳統銀行存款吸金的力道,但業者可能還是會以各種形式的回饋,雖無利息之名,但有利息之實,來與銀行爭取錢。
此外穩定幣在傳統金融之外,創造另一個平行的金融系統,也實質的改變貨幣供給。例如個人或企業的銀行存款轉移到穩定幣,那將使得M1與M2的萎縮,也降低中央銀行透過存款準備率或公開市場操作來控制貨幣供給的能力。另外由於穩定幣的交易速度非常快,無形中也加快貨幣流通速度,這可能對通膨有一定的推力。因此中央銀行未來可能需要調整貨幣供給的計算與衡量方式,來校正還原穩定幣所造成的影響。
臺灣雖然還沒有企業公開表示將發行自己的穩定幣,但在臺灣透過各種交易所進行國外發行穩定幣的買賣匯兌十分方便,但也都會侵蝕銀行在支付系統與放貸的地位與利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電商或電子支付巨擘,例如亞馬遜、PayPal與Stripe也將投入穩定幣的發行,將穩定幣整併到其支付系統,避開傳統的銀行體系,更顯示穩定幣是破局者也是造局者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