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新臺幣穩定幣 臺銀可望出線

穩定幣在金融市場引起話題,財政部預計10日舉行公股金控與銀行董總例會。(本報資料照片)

穩定幣在金融市場引起話題,財政部預計10日舉行公股金控與銀行董總例會,據瞭解,這次會議將聚焦「穩定幣」議題,並請科技專家來簡報;惟近期金管會透露,國內有1家銀行研議發行穩定幣,若順利發行可望讓臺灣進入法定貨幣數位化時代,市場傳出,這個重責大任將落在臺銀身上。

美國通過《天才法案》(GENIUS Act),引發社會對穩定幣討論,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日前表示,金管會《虛擬資產專法》已經送行政院,未來會依據專法來制定子法規,其中穩定幣也納入規範。法規細節包含如何審計、資訊揭露以及資本計提等,金管會已與央行溝通且交換過意見。

此項議題也引起公股金融的「大股東」財政部的關注,據瞭解,10日將舉行的董總例行會議也將聚焦「穩定幣」議題,財政部將邀請科技專家進行簡報。惟有1家銀行正在研究發行穩定幣,市場傳出,這個重責大任將落在臺銀身上。

市場點名,臺銀是受央行委託辦理新臺幣發行銀行;兆豐銀是外匯的結算銀行,都是本國銀行裡適合擔任發行臺幣穩定幣的銀行。金融市場人士認爲,由臺銀研究發行臺幣穩定幣在角色與定位上符合理論與邏輯。

金融市場人士指出,新臺幣穩定幣若是綁定臺幣的話,與新臺幣兌換1比1,臺銀是100%國營銀行,具一定的社會信任;另央行較好管理貨幣供給數量、乘數效果等,現在也正在研究數位貨幣的可行性,最後不排除雙管齊下皆由臺銀來承擔重責大任。

臺幣穩定幣議題也引發臺灣是否適合發行穩定幣?各銀行主管看法不一,首先動機來說,美國有其戰略考量,規範發行商儲備很大部分是購買美債、支撐美債;中國大陸原本就致力於人民幣數位化、虛擬化,發行人民幣的數位貨幣或穩定幣甚至可取代部分支付工具功能,例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功能。

臺灣若要發行新臺幣穩定幣,就要看與當前環境如何對接,而穩定幣被視爲支付工具之一,臺灣電子支付環境已經很成熟,是否要再多一種支付工具,其必要性就被打折扣。就國際的角度,美國透過信任、國際大型銀行發行穩定幣,來強化美元在國際貨幣主導的地位,但臺幣國際地位不高,要當作國際支付工具恐還需要經過中轉機構。另也有銀行主管認爲,美元穩定幣若未來成爲架構、工具,甚至發展成類似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成爲一種支付體系,中長期來說,臺灣還是要發行穩定幣才能因應客戶需求、避免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