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百年企業經營之道》資本市場全力造林 培植護國神山羣

臺灣證券交易所開業至今超過60年,除了見證臺灣景氣變化,更扮演推動產業發展重要角色。圖/本報資料照片

1999年12月上市產業別交易統計

1999.12.28臺股市值前20名的個股

2025年6月上市產業別交易統計

2025.6.30臺股市值前20名的個股

前言:臺灣集中資源於科技產業,以「科技島」成爲臺灣的代名詞,核心成功關鍵,正是政府大舉運用資本市場。以臺積電爲例,透過股票公開發行上市櫃向公衆、全球募資,在投入研發資金無後顧之憂下,打造了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無以撼動的地位,臺灣資本市場如同母親般注入活水與養分在造就臺積電成爲「護國神山」之時,也生成一片護國神山科技羣,但卻引來川普關稅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對此,金管會加速對資本市場的推展,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篩選創新公司培植,致力於推動臺灣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升級、廣灑種子從中再打造「新一代護國神山羣」。

AI人工智慧浪潮再度激起全球投資大浪,臺灣身處半導體及電子供應鏈核心地位,成爲資金匯聚焦點,素有「護國神山」美稱的臺積電也在晶圓代工需求爆發情況下,赴日本、美國等地設廠,而川普「美國製造」政策更進一步加重電子鏈外移壓力。

藉由資本市場力量「造林」,加速培育更多護國神山羣,打造產業鏈第二隻腳,將是未來臺灣經濟邁步長遠發展、達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目標所不可忽視的核心議題。

回顧臺灣資本市場的發展,從臺灣證券交易所於1962年2月9日正式開業,至今超過60年時間,除了見證臺灣景氣變化外,更扮演推動產業發展重要角色,由最早上市公司僅有16家,一路到目前上市櫃合計已超過2,000家大關。

上市櫃個股中,最廣爲人知的臺積電則是在1994年9月5日以96元掛牌上市,首日成交量僅4張,一路成長到突破千元大關,2025年1月7日盤中最高價1,160元,市值達30.08兆元新高,曾登上全球第九大市值企業,也展現出資本市場對企業凝聚研發、製造等資源提供重要助力。

進一步思考,臺灣目前以科技重鎮聞名國際,但也伴隨着資金、人才翹翹板持續往電子業偏斜,除了協助重點產業成長之外,如何均衡市場發展,甚至開拓、培育更多樣化的產業聚落,打造「新臺灣之光」,將是資本市場未來必須加重力道之處。

在證券、承銷市場征戰數十年的沙場老將、也是臺灣護國神山重要造林者的福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黃顯華,直指企業希望藉由上市櫃掛牌後強化競爭力,同時,廣納短、中、長期資金進駐,取得更多資源,也代表着資本市場實力。但他也點出,少子化是全球一大考驗,上市櫃公司除了追求成長,最重要意義是傳承,未來「人才搶奪戰」會愈來愈明顯。

黃顯華也把全球產業結構鏈譬喻爲人體:「以規模而言,臺灣發展『腦』是唯一出路,將研發設計總部在臺灣生根落腳,資本市場則像是『心臟』,把血液、養分(資金)輸送到各器官,四肢(工廠)等都會在其他國家,也符合近年國際間走向『在地製造』趨勢。」

生技產業被視爲接棒科技、成爲臺灣下個護國神山羣,持續參與造林的券商公會理事長、元富證券董事長的陳俊宏則認爲,臺灣資本市場未來重點,在於提升資金對創新企業與關鍵技術的支持效率,同時強化制度彈性與國際接軌程度,形成「募資便利、交易活絡、退出順暢」的良性循環。他說:「透過打造更多護國羣山,讓臺灣可在地緣風險中鞏固科技優勢與經濟安全。」

資金聚焦電子產業鏈

陳俊宏指出,臺灣資本市場特色爲散戶參與率高、交易量大、成交活絡。臺積電爲市值龍頭,帶動整體電子產業鏈估值與資金聚焦,半導體與電子股佔市值與成交量7成以上,具高度集中性。金融監理機制成熟,資訊揭露完整、制度完備、採IFRS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度。

另擁有上市、上櫃、興櫃、新創板等相對完整的多層次市場結構,鼓勵技術型、成長型企業掛牌,支持創新企業發展,所以中小企業衆多,且掛牌成本相對美國、香港、歐洲、新加坡低廉,加以IPO掛牌後,SPO二次籌資方便快速。其次,政策鼓勵外國公司(KY)來臺掛牌搶攻國際企業,也是臺灣可以和全球在資本市場競賽的最佳利器。

資本市場深度、多元性不足

不過,資深證券大老也點出,臺灣資本市場面臨深度及多元性不足問題,其中投資標的高度集中於少數電子股,包括傳產、服務業、市值小的公司易遭冷落,且除了臺積電外,缺少具有全球品牌與市值的跨國企業。

新創、生技等高風險產業掛牌門檻高、流動性低,雖有創新板制度,但掛牌條件仍保守。交易結構偏短線,半數以上日交易量與當衝有關,導致部分標的估值波動劇烈,價值投資風氣不足,不利企業穩定發展。

未來與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競爭資金流與國際資本角色,臺灣資本市場仍需在深度、產業多元、國際接軌、長期資金建構等面向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