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百年企業經營之道》導入AI、併購 傳產重返榮耀兩大關鍵
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表示,目前傳產已揚棄大量生產,轉入精細加值化的產品開發。圖/本報資料照片
前言:臺灣集中資源於科技產業,以「科技島」成爲臺灣的代名詞,核心成功關鍵,正是政府大舉運用資本市場。以臺積電爲例,透過股票公開發行上市櫃向公衆、全球募資,在投入研發資金無後顧之憂下,打造了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無以撼動的地位,臺灣資本市場如同母親般注入活水與養分在造就臺積電成爲「護國神山」之時,也生成一片護國神山科技羣,但卻引來川普關稅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對此,金管會加速對資本市場的推展,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篩選創新公司培植,致力於推動臺灣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升級、廣灑種子從中再打造「新一代護國神山羣」。
傳統產業爲臺灣過往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但近年因資源過度集中科技,普遍面臨到缺錢、缺人等多重困境,更影響到產業成長腳步。福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黃顯華及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兩位產業大老皆認爲,導入AI轉骨及透過併購強化體質,將是傳產業得以「重返榮耀」兩大關鍵因素,也是未來企業要持續發展的必行之路。
黃顯華坦言,臺灣傳統產業近年面對中國大陸競爭、內卷傾銷壓力下,已經逐漸走向邊緣化,「強強合」是唯一出路,將中小型公司整並,組成產業控股,纔有機會取得較多資金及人才,強化國際競爭力。
陳俊宏表示,臺灣傳統產業過去以人力密集、資本密集爲主軸,臺灣中小企業主,從西進大陸到轉進東協尋求更便宜人力、土地及電力供應。不過,隨着全球政經轉變,目前傳產已到揚棄大量生產,轉入精細加值化的產品開發,配合未來協作機器人大量取代傳統人力、投入產品研發,且提升產品品質,政策一定要在此提出相關財稅優惠條件補助,並趁此轉型。
針對傳產未來出路與轉型策略,陳俊宏提出四點看法,第一、走向高值化、低碳化、品牌化:傳統產業若能轉型成功,將成爲新護國產業,例如:鋼鐵和水泥產業可朝向綠色建材、碳權管理平臺發展、紡織業可着重智能穿戴布料、環保回收機能紡織品、食品產業可從事ESG食品供應鏈、健康食品、生技化原料開發等。
第二、導入數位科技與製造升級:推動智慧製造、工業物聯網,利用AI、雲端、大數據重構生產流程與供應鏈管理,創造生產效率與競爭優勢。
第三跨界整合與國際化品牌建立:結合文化、觀光、生活服務等領域,發展服務型製造,例如:食品業跨足觀光工廠、農業與科技結合打造智慧農業品牌。
第四、結盟新創、孵化轉型:與新創公司策略合作或透過企業創投導入創新能量,也可考慮是否設立專門基金鼓勵傳產轉型與創新結盟。
陳俊宏強調,打造電子業之外的第二支腳,不只是企業責任,更是資本市場的機遇。透過制度創新、產業引導與市場工具結合,傳統產業不僅能翻轉價值評價,甚至可能在綠能、健康、材料、製造升級等領域,孕育出下一個「護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