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若出手換關稅 專家:短多長空

學者認爲,若臺積電出手救英特爾,雖可換取短暫低關稅,但競爭力無法領先羣雄,是短多長空。(路透)

美國商務部2周內公佈232條款的調查結果,將衝擊半導體關稅,也讓臺積電救英特爾換25%關稅的提議又被提起。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30日表示,臺積電4月法說已明確婉拒出手相救,堅持立場雖可能苦吞高關稅,但不論對臺積電或臺灣半導體產業來說,都是「短空長多」。

劉佩真認爲,只要川普在任,會不斷出現臺積電出手救英特爾的要求,臺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也有能力幫美國快速建置「在地化」生產,但川普仍希望有美國公司具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

對臺積電來說,哪有幫對手英特爾養大後,來搶訂單、打擊自己競爭力的道理,若真出手相救,劉佩真認爲,臺積電雖可換取短暫低關稅,但競爭力無法領先羣雄,是短多長空。

此外,外媒報導川普政府可能給臺灣15%稅率,但要求比照日本增加投資金額,傳聞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臺積電加碼投資1650億美元,將量產4奈米、3奈米等先進製程,不僅是美國發展AI科技急需的技術,更是很多國家有錢也做不出來,這筆投資絕對可抵日本5500億美元的價值。

邱達生認爲,臺積電赴美投資,幫忙建置先進製程,等於奉送我國經濟命脈、國安矽盾給美國;以臺灣經濟規模較日本、歐盟小,若還要加碼這麼高,他建議政府必須重新盤點這場交易到底劃不划算?再決定是否加碼3000億美元投資,來換15%的關稅。

邱達生表示,歐盟投資這麼多,關稅僅降5個百分點,臺灣面臨美國經濟壓榨,後續值得注意。而另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美國聯邦法院指川普對向美國貿易逆差國家全面徵收關稅的行爲「已經超越總統職權」,未來判決若確立川普對等關稅法源不合法,臺美關稅談判將一切回到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