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出爐 外資:利空出盡 首選臺積
臺股。資料照片
美國半導體關稅結果出爐,雖提出高達100%稅率,但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強調,重點在於「已承諾或正在美國建廠就不會被課稅」的豁免但書,符合摩根士丹利證券先前提出的基本假設,並比多數投資人料想的更加樂觀。
臺積電過去半年以來遭遇到的壓力不少,尤以合資英特爾、AI需求、半導體關稅3股逆風,影響最甚。然隨臺積電經營管理階層明確表達無合資計劃,加上市場確認AI需求依舊強勁,4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積極擴張資本支出,至最後的半導體關稅塵埃落定,壓抑因素至此全部消弭。
詹家鴻先前多次提出,臺積電在美國的1,650億美元投資,將可換來半導體關稅的豁免或寬限期,結果也確如大摩所料。就整體科技需求而言,臺積電獲晶片關稅豁免,有望舒緩市場對科技終端需求下滑的疑慮,且隨臺積電壓力來源解除,股價將迅速重振雄風,朝1,388元推測合理股價大步邁進。
對應至臺股7日表現,國際資金大幅度回補臺股432.39億元,尤其大舉買超臺積電23,150張,是繼6月25日以來單日最多,終場激勵臺積電開高走高,收在歷史新高價的1,180元;法人認爲,考量關稅不確定性可望暫獲喘息空間,搭配美國降息聲浪起,國際資金有機會持續回補臺股。
除了臺積電之外,其他大中華地區晶圓代工廠如:中芯國際、聯電、世界先進大多聚焦於成熟製程,而美國本土的IDM(如:德儀)已具備相關自給能力,是否會被課徵關稅,市場還在密切關注。
大型研究機構外資組主管說明,從晶圓代工產業角度來看,現階段仍有大量成熟製程晶片非由臺積電生產,未來數年要做到100%美國製造,極爲困難。因此,英特爾在美國本土的成熟製程產能將愈發重要,目前與英特爾合作生產成熟製程晶片的聯電,未來數年也將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