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關稅最高300%!日經:臺積電恐「付出更多」 英特爾成贏家

▲ 川普最快本週宣佈半導體關稅。(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準備對進口半導體課徵高達300%關稅,這項「威脅性」貿易政策最快將於本週對外宣佈,引發全球科技業高度關注。消息人士透露,輝達、蘋果和臺積電等重要企業可能獲得豁免權,但代價是必須大幅增加在美投資承諾。

《日經亞洲》報導,川普赴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途中,向隨行記者表示將在「下週或下下週」公佈對鋼鐵及半導體的關稅措施。商務部已奉命展開232條款調查,評估半導體進口是否影響國家安全。

Technalysis Research總裁暨首席分析師歐唐納(Bob O'Donnell)分析,「現實情況是,如果這些關稅真的實施,美國許多商品價格將大幅上漲。」他認爲關稅成本不僅衝擊晶片製造商,也將轉嫁給採購晶片的科技公司及美國終端消費者。

華府智庫資訊科技創新基金會(ITIF)研究顯示,若對美國半導體進口商品全面課徵25%關稅,第一年將導致經濟成長下滑0.18%;若持續10年,第10年的經濟成長將減緩0.76%。

但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可能對特定企業網開一面。蘋果8月宣佈再對美國製造業投資1000億美元,總承諾金額達6000億美元后,川普稱如蘋果等在美國建廠或承諾建廠的企業,將「不收取任何費用」。輝達也承諾未來4年將在臺積電等合作伙伴幫助下,在美國建造價值50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

Wedbush證券公司董事總經理艾夫斯(Dan Ives)分析,「這就像一場正在上演的戲碼,但大型科技公司已學會如何在新遊戲規則下運作。我認爲會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外國企業恐怕面臨更高門檻,臺積電與三星過去幾年來已承諾投入數千億美元在美設廠,部分受惠於拜登政府《晶片法案》補助,但儘管臺積電今年將對美投資提升至1650億美元,仍可能無法完全說服川普給予優待。

艾夫斯指出,「臺積電與三星豁免門檻可能比美國公司更高,因爲他們是外國企業」,「他們可能被迫付出多一點,但我認爲他們還是會被豁免。」

對於成熟製程晶片製造商而言,由於利潤微薄且美國缺乏完整供應鏈,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並不可行。不過分析師認爲,這類晶片價格本就低廉,即使面臨300%關稅,從1美元漲至3美元的衝擊雖然不小,仍在可承受範圍。

報導分析,英特爾(Intel)很可能成爲最大贏家。這家美國晶片巨頭一直努力振興代工業務,但在最新制程技術上仍落後臺積電與三星。英特爾最近宣佈暫停德國和波蘭廠房計劃,並延後俄亥俄州工廠建設,專注於2025年下半年實現18A技術量產。

一名加州晶片業高階主管向《日經亞洲》透露,「外部客戶確實希望與英特爾合作,因爲不想過度依賴臺積電,但嘗試新代工廠需要投入資金和時間,英特爾還有很多說服工作要做。」

歐唐納指出,若關稅政策確實能迫使大型科技公司與英特爾合作,「長遠來看對美國是重要的」。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本週稍早也宣佈對英特爾投資20億美元,而美國政府傳出也正考慮入股英特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