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晶片將減少臺積代工
英特爾財務長David Zinsner指出,英特爾獲得補助的不確定性已消除,並提到目前有約30%產品交由臺積電代工,未來比例會下降。(路透)
美國晶片龍頭英特爾財務長David Zinsner在公開場合指出,英特爾獲得補助的不確定性已消除,短期內代工業務拆分的機率不高,並提到目前有約30%產品交由臺積電代工,未來比例雖然會下降,但仍高於10年前。專家點出,英特爾的代工業務仍存在兩大挑戰。
花旗2025年全球科技、媒體與電信會議4日舉行,David Zinsner提到,在華府還未入股前,已獲得的22億美元有追討條款,至於安全隔離計劃的30億美元也沒確定,但現在不確定性都已消除了,預期將資金應用在今年到期的38億美元債務。
至於英特爾後續是否可能拆分晶圓代工業務,Zinsner坦言,拆分並非不可能,但是短期內發生機率不高,因爲目前還不具投資吸引力。至於新一代的14A製程,執行長陳立武已經有很大的信心,可因爲導入High-NA EUV曝光機,步驟更加複雜,因此成本將高於18A製程。
談到與臺積電合作,Zinsner強調目前有約30%的產品交由臺積電生產,像是Lunar Lake與Arrow Lake產品,而這樣的依賴會隨時間及產品調整,未來比例雖然會下降,但仍高於10年前水準。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指出,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挑戰,仍有技術與客戶信賴,且缺乏規模經濟的兩問題。現階段英特爾更像是地緣政治的附屬品,未來華府的注意力可能轉向臺積電,科技大廠應提前做好戰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