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大限倒數!專家曝臺積電免驚 AI供應鏈長線看多

AI科技已成全球剛性需求,對臺灣供應鏈極爲有利。(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將於7月9日屆滿,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指出,儘管全球政經局勢動盪,包括關稅戰、戰爭因素推升油價與通膨壓力,但整體景氣呈現「先蹲後跳」格局,目前AI科技已成全球剛性需求,對臺灣供應鏈極爲有利,整體產業長線走多,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定期定額方式降低波動,並在市場下跌時伺機加碼市值型ETF如國泰臺灣領袖50(00922),掌握長期成長動能。

張錫分析,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實爲談判籌碼,目的在於爭取更多全球赴美投資與製造業迴流。然而,美國以服務業爲主,製造業迴流面臨「彈性」與「分工」兩大挑戰,加上勞動文化不利於高效率生產,即便非成本問題,良率也難以維持,「關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與此同時,全球資本市場已明顯轉向AI產業,沒有AI的市場基本不會上漲,四大CSP廠商今年原已規劃千億美元資本支出,近期更進一步加碼,加速推進從雲端到終端的發展。

根據麥肯錫預測,在中性情境下,未來五年AI相關資料中心需求會成長到現在的3.5倍,而半導體正是AI的「軍火庫」。張錫指出,臺灣供應鏈之所以強勁,正是因爲掌握了半導體與先進製程的關鍵技術。經歷2021年需求高峰後,半導體產業歷經兩至三年庫存調整,目前正進入補庫存階段,屬於上升趨勢。臺積電法說會亦預測未來5至10年展望樂觀,包括即將量產2奈米先進製程、持續擴產CoWoS先進封裝產能,以因應客戶對高效能運算及AI晶片的需求激增,爲市場注入強心針。臺灣不僅擁有半導體優勢,整體科技供應鏈亦在AI、終端應用等領域扮演關鍵角色。

在資金面上,張錫指出,主計總處預估今年臺灣擁有逾4兆元的超額儲蓄,未來資金若有效被利用,將成爲經濟一大活水,資金面與基本面皆爲正向,外資過去幾年雖大幅賣超,但臺股未見明顯下跌,主因在於本土資金透過ETF穩定支撐市場。目前ETF規模已逾6.3兆元,臺灣整體ETF受益人加總超過1,500萬人,顯示臺灣投資人操作理性,擅長定期定額與逢低加碼,在4月對等關稅所造成的股災時,散戶反而在低檔進場,形成「散戶軋法人、軋外資」的局面,支撐臺股基本面。

展望未來,張錫表示,AI科技趨勢纔剛開始,未來幾年仍需大量資本支出,臺灣將持續扮演全球供應鏈的重要角色,建議投資人可關注市值型ETF如國泰臺灣領袖50(00922),涵蓋臺灣50大市值企業,成分股多元且均衡,具備長線投資價值。面對市場波動,投資人可採取兩大策略,一是於市場大跌時勇敢加碼,二是透過定期定額降低波動性,目標參與臺股長期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