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打亂汽車供應鏈 專家曝:中國車廠「低價搶市」成大贏家
▲川普25%的汽車關稅於3日凌晨生效,圖爲在日本橫濱港口等待運出口的車輛。(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25%的汽車關稅於3日凌晨生效,福特(Ford)前執行長菲爾茲(Mark Fields)表示,在此關稅政策下,整個汽車產業無法倖免,尤其目前汽車價格已接近歷史高點,美國國內組裝車輛的平均成本還會再上升約3285美元(約臺幣10.6萬元),消費者是否買單仍有待觀察,而最終受惠的很可能是低價生產的中國汽車廠牌。
根據CNN報導,菲爾茲受訪時指出,在川普(Donald Trump)推動的汽車關稅政策下,整個汽車產業無法倖免,「車輛的成本會上升,這是數學問題。重點是,沒有任何一輛車不會受到關稅影響。」
川普政府爲提振美國製造業,在3日正式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並計劃在5月3日之前針對汽車零件也開徵同樣稅率。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估算,即使是在美國境內組裝的汽車,也難以倖免,因爲其中仍有大量零件仰賴進口,若對所有進口汽車零件徵收25%關稅,美國國內組裝的車輛成本將增加約260億美元(約臺幣8398億元),平均每輛車成本上升約3285美元;高盛(Goldman Sachs)更預測,進口車的價格漲幅可能落在每輛車5000到1萬5000美元(約臺幣16萬至48萬元)之間。
菲爾茲認爲,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吸收部分關稅成本,但仍會將一部分轉嫁給消費者,導致車價上漲並削減促銷優惠。目前汽車價格已接近歷史高點,因此消費者是否能承受關稅帶來的漲價影響仍不確定。
▲川普計劃在5月3日之前針對進口汽車零件也開徵25%關稅。(圖/路透)
美國銀行預估,若車商將整個25%關稅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美國汽車年銷量可能減少約320萬輛,約佔目前年銷量的20%。即便車商選擇僅轉嫁15%的關稅成本,以維持盈虧平衡,銷量仍可能下滑250萬輛。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川普在3月初與汽車業CEO進行通話時,威脅若他們因進口關稅而提高車價,將面臨更高的關稅。然而,川普在接受NBC訪問時否認曾向車商施壓,「不,我從未說過那樣的話,我根本不在乎他們是否漲價,因爲人們會開始購買美國製造的汽車。」
對此,菲爾茲表示,要汽車業CEO不提高價格根本不切實際,這等同於政府在實施價格管制,「當總統說『就承擔這筆成本,讓它影響你的獲利』時,這是相當有威嚇性的。你該如何評估激怒總統的風險?這種風險根本無法量化。」
若美國車廠因關稅影響而減少生產低利潤車款,將推高整體車價,使美國消費者更難買到價格實惠的汽車。
美國銀行分析師指出,這將進一步加劇美國市場對經濟型交通工具的需求,而解決方案之一,可能是中國汽車廠牌,例如比亞迪(BYD)、吉利(Geely)等,若其能在美國設廠生產,將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選擇。
菲爾茲同樣認爲,這場關稅戰爭最終可能讓西方車企蒙受損失,而最大的受益者,或許正是川普貿易戰的主要目標中國,「最大的贏家是中國車廠,當西方車廠忙着應對關稅問題時,中國車企將低調行事,持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