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批「下修高齡換照年齡」不合理 最危險駕駛另有2類人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臺大醫師李秉穎,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12傷,交通部緊急公佈高齡駕駛管理加嚴措施,擬將高齡換照年齡從75歲下修至70歲。臺大醫師李秉穎今(21)日批評,不應該因爲一件個案去推論所有長者都是危險駕駛,應該做「根本原因分析」,交通部數據已顯示肇事較多的其實是18至24歲族羣,卻自己打臉修改高齡限制。他認爲嚴格取締不打方向燈,都比下修換照年齡重要多了。

三峽車禍肇事駕駛高齡78歲,引發各界關注高齡駕駛問題,交通部高齡駕駛管理加嚴3措施,包括高齡換照年齡從75歲下修至70歲,體能測驗增加危險感知、增加四肢健全和靈活測驗,有肇事紀錄要實地訓練,預計明年上路。交通部也將鼓勵高齡者繳回駕照,並多利用公共運輸,也會對長者願意繳回駕照補助,會補助購買TPASS。

現年67歲的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李秉穎今日在臉書抱怨,既然「高齡駕駛雖然傷亡數高,但肇事較多的其實是18至24歲族羣」,爲什麼要特意去修改年齡限制?自己打臉?最危險的駕駛是「年輕氣盛亂開車」或「不太會開車的人」。他自己有幾次差一點被不打方向燈任意轉彎的轎車撞到,都是那種非高齡而不懂安全駕駛的人。

李秉穎受訪表示,要加強交通安全最重要的是「根本原因分析」,不是因爲一個長者出嚴重車禍就說長者都是危險駕駛,因爲一個個案就去修改規則,這是不合理的邏輯推論與做法。他說,如果認爲高齡是危險因素,就應該去統計、分析,看事故發生在各年齡層的狀況,如果年輕族羣發生率最高,怎麼不上修駕照的發放年齡?

相關措施對偏鄉影響尤其明顯,李秉穎指出,偏鄉本身族羣年紀偏長,不給他駕照要怎麼生活?難道每次出門都叫Uber?大衆運輸不便的情況下,給TPASS要怎麼使用?更重要的是,付出很大成本給這些人沒辦法用的TPASS,又沒有達到預防效果。他重申應該用科學數據來看,不能夠單看個案。

李秉穎文章也提到,他個人覺得路上最危險的是不打方向燈或要轉彎纔打方向燈的人,搞得他必須常常注意前車會不會突然轉彎,即使前車沒打方向燈。他說,交通部應該做的是根本原因分析,而不是有人哭求,馬上照辦;嚴格取締不打方向燈,比下修換照年齡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