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距壩頂不到5公尺...太魯閣堰塞湖 溢流進中橫公路
花蓮新堰塞湖水流昨早淹沒到臺八線靳珩隧道西口頂拱。圖/公路局提供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昨凌晨溢流到中橫公路,風神臺風外圍環流將來襲,但預估怪手至少還要三天才能接觸壩體。林保署花蓮分署觀察認爲,昨地震後壩體不穩定,水位距離壩頂不到五公尺,短期內可能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呼籲民衆撤離,勿進入河道,持續紅色警戒。
秀林鄉燕子口堰塞湖疑似本月十六日晚間形成,水位不斷上升後溢流,昨天凌晨已漫過臺八線中橫公路靳珩隧道,隧道內監視系統短路受損,水流過隧道後在魯丹橋縫隙再度流入立霧溪,宛如瀑布,最後水位淹沒整個靳珩隧道口。
由於昨天上午花蓮外海發生規模五點三地震,導致燕子口周邊土石崩塌,堰塞湖因此又「長大」。
行政院顧問李孟諺連兩天到場瞭解,發現水位持續上漲,壩底滲流量加大,研判有潰決可能。但專家評估崩落土石多爲花崗岩、大理石碎片,不會有大量泥沙,下游風險相對低,將持續觀察。
由於東北季風再加上臺風外圍環流產生共伴效應,預估會爲花蓮帶來雨勢。秀林鄉公所宣佈,今天大天祥地區及富世村民樂部落、秀林村民有部落,依然停止上班上課;太魯閣國家公園持續封園。
林保署花蓮分署昨日一早會同施工廠商到場評估,出動怪手試圖從舊臺八線開出一條八十公尺長的便道,以便機具能夠往上游挖除壩體引流。但李孟諺說,峭壁持續有岩石崩落,須先由工人攀巖刷坡,以免造成下方施工危險,中間還要鑿開山壁,難度頗高,評估至少還要三天才能接觸壩體。
花蓮分署監測發現,昨天傍晚水位距離壩頂不到五公尺,推估短期內可能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籲下游秀林鄉民樂、民有兩部落、崇德瑩農場周邊地區及臺電東部電廠員工持續撤離。
花蓮新堰塞湖溢流到臺八線靳珩隧道,溢流湖水從魯丹橋泄下宛如瀑布。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秀林鄉長王玫瑰昨參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視訊會議,會後她表示,天氣預報今起會降雨,可能從廿、卅毫米增加到二百毫米,原則上不希望撤離的家戶冒險回家。太管處副處長林忠杉說,園區各景點持續封閉,原定十月廿五日、廿六日在太魯閣臺地舉辦的文化展演活動暫停。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花蓮縣秀林鄉富世及秀林總共撤離八五五人,其中一三七人安置在亞泥宿舍以及秀林國中,其餘七一八人則自行依親。
秀林鄉公所表示,收容所會持續開設,至少五天;上游、大天祥地區有卅多名鄉民交通中斷;將持續運補物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