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業績下滑股價跌停,月內離職倆高管,林小海用人不避親
來源| 財經九號&九號觀察作者| 跳跳
8月21日盤後,上海家化公佈了2024年半年報,營收、歸母淨利潤雙雙出現同比下滑。
次日上海家化股價迎來跌停,從走勢來看,股價又一次創下多年來的新低(前復權)。
與此同時,作者注意到,自7月31日至今不到一個月時間內,上海家化就有副總經理和首席財務官兩名高管辭任。
這也是林小海接任上海家化董事長以來較爲集中的高管人事變動。
而在21日晚間的線上業績交流會上,上海家化新任董事長林小海坦言:“對公司缺少的優秀人才進行外部招聘”、“我一直說用人不避親,這些人過去我們工作中有過交集,我都認識。”林小海稱,對於外招的標準是出自一流公司一流人才,這些人員在8月底基本到位。
不過,作者此前也曾關注到,林小海本人在任職高鑫零售CEO期間,高鑫零售的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甚至出現大額虧損等情況,其任職期間業績整體向下的趨勢反而加快了。(上海家化:林小海任CEO怕是“找錯人”,前東家高鑫零售業績虧慘)
此次,林小海公開宣稱用人不避親,從外部招來的優秀人才能否力挽上海家化的頹勢,恐怕還是要用業績說話。
1
努力降三費難擋利潤減少兩成
股價迎來多年來新低
上海家化日前公佈的半年報業績再次創下營收、歸母淨利潤雙雙下滑。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家化營收同比下滑8.51%至33.21億元,歸母淨利潤更是大幅下滑20.93%僅有2.3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連續三個年度的中期營收同比下滑。2021年至2024年的中期業績分別爲42.1億、37.15億、36.29億、33.21億。如今的中期業績甚至趕不上2017年、2018年,可謂是一年不如一年。
而歸母淨利潤的同比下滑幅度,更是直接把投資者的心態“帶崩了”,半年報發佈次日,上海家化的股價一路走低直至跌停,到了第三日仍無明顯反彈,股價更是創下了多年來的新低。
不過作者在上海家化的半年報中,也看到了它想保利潤的努力,這從它努力降成本特別是降三項費用上面可以明顯看出。
上半年,上海家化的銷售費用同比減少了8.74%,不要小看這一幅度,上海家化的銷售費用率在同行中都算高的。今年上半年14.42億元的銷售費用佔了同期營收的43.4%,但比去年同期的15.8億元整整減少了1.38億元!
這一個多億的銷售費用減少開支,那妥妥的能爲利潤加分不少,畢竟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也只有2.38億元。
第二項減少的開支是管理費用,通俗來說就是辦公、人員工資等等,大幅減少了17.12%,從去年的3.03億降到上半年的2.51億元,也減少了5000多萬;
對此公司的解釋,主要一是因爲上半年公司組織架構人員調整,工資福利類費用同比下降;二是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結束,本期股份支付費用同比下降。
其實翻譯一下主要還是裁員降薪了,因爲股份支付費用去年同期只有500多萬,今年爲0。而工資福利費用去年上半年達1.82億元,今年上半年只有1.35億,足足少了4700多萬。畢竟裁員降薪是降低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至於本就不多研發費用投入,也是生生地同比減少了近1000萬至6866萬元,僅佔同期營收的2%,確實少得可憐。
一套組合拳下來,儘管從三項費用上的開支就足足減少了近2億元,但這也仍然擋不住整體利潤的大幅下滑。
因爲有時候再怎麼努力降成本,但也架不住豬隊友和瞎投資。
半年報披露,上海家化上半年的投資收益同比減少了約3300萬元,下滑56.51%,原因是按權益法覈算的聯營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同比比下降;
與此同時,上海家化的公允價值收益更是大幅減少174.01%,爲淨虧損5065.8萬元。對此公司的解釋是系投資的平安消費科技基金(一期和三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
從財報中上海家化持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中我們發現,上半年持有的私募基金虧了5853萬元,股票虧了665萬元,只有銀行理財比較靠譜還能賺回1452萬元,所以上半年追加了1億元的投入。
所以上市公司想要業績好,除了降成本做好主營業務之外,還要管好亂投資的手,否則對業績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2
一月內多名高管離職
不避親的用人戰略能挽業績頹勢?
除了業績不好看,投資者們用腳投票之外,上海家化另一個引人注意的點,就是自林小海6月份接任公司董事長以來,上海家化出現的高管變動較爲突出。
今年8月1日,上海家化公告公司副總經理葉偉敏辭職;8月22日,公司公告稱首席財務官韓敏辭職。
如果疊加上6月份更換董事長,短期內如此之多的的關鍵高管變動,也讓外界頗爲擔心。
甚至於在上海家化的半年報中直接就有這樣的表述:
企業內部組織架構的變化,必然會伴隨人員的變動,即便是企業的高管同樣不可避免,畢竟上海家化這些年的業績下坡路也讓投資者看到原有的組織架構的高管團隊似乎並不那麼給力。
林小海雖然此前在高鑫零售擔任CEO時的業績表現似乎同樣糟糕,但既然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麼,能有破局的決心和理念,還是值得期待的。
不過林小海在半年報業績會上的公開表示,也印證了這一趨勢。林小海說:“對公司缺少的優秀人才進行外部招聘……我一直說用人不避親,這些人過去我們工作中有過交集,我都認識。”
據林小海稱,外招的標準是出自一流公司一流人才,這些人員在8月底基本到位。
說實話,對於用人不避親的說法,作者是有另一層擔憂的;至於一流公司一流人才,能不能做出業績恐怕也有待考驗,畢竟有些人有着阿里高管等一流的公司背景,但真的放到一家企業未必能做出業績。
從目前公開信息看,林小海口中已到位的一流人才可能包含了以下兩位:如科蒂中國首位華人“一把手”陳旻、珀萊雅前CMO葉偉等。
據媒體報道稱,陳旻加入上海家化後出任美妝事業部總經理,而葉偉則任上海家化的外聘品牌營銷諮詢顧問。
拋開這些曾經的業內同行高管是否有競業協議不談,他們的職業空窗期倒是挺值得關注的。
公開信息顯示,陳旻在科蒂集團中國區董事長兼總經理的任上僅呆了3個月,從去年5月至7月,此後的任職就是空白狀態了,換言之離開業務一線差不多小一年時間;葉偉則是從今年1月份離開珀萊雅後,一直沒有明確下家,也幾乎空了小半年。
上海家化還將會迎來哪些林小海的“老朋友”,而這羣業內的一流人才能否帶領上海家化實現業績大翻身,拭目以待吧。
(免責聲明:本文信息均來自上市公司公告、公司財報、媒體報道、企業預警通等公開信息,數據或信息如有遺漏,歡迎更正,並以公司最終披露爲準。未經授權,本文禁止轉載、抄襲或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