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海二手房“量穩價跌” 業內:市場韌性仍足

上海二手房市場“量穩價跌”。

上海中原地產數據顯示,7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1.69萬套;7月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1.82%,已經連續3個月下跌。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7月的成交量表現其實比2023年同期更好,2024年則是因爲新政刺激了交易增長。近3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量逐年走高,呈現穩中有升態勢,但價格下行趨勢並沒有真正止住。”

以價換量仍然是常態

從中原地產統計情況來看,掛牌增量呈現下降走勢,淡季壓力比較明顯。盧文曦認爲,7月成交絕對量並沒有跌破1.5萬套,說明市場韌性還是相當足的。

“上海鏈家7月帶看量環比持平。”上海鏈家研究院負責人李根書面分析指出,“市場需求呈現明顯的剛需主導特徵,即300萬元以下房源成交佔比持續攀升,以首次購房者及年輕家庭爲主要驅動力,他們對總價敏感度高,更傾向於選擇近郊性價比房源。改善客戶羣體多元化趨勢雖有顯現(高總價房源成交佔比微升),但整體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主要原因可能是新房市場高端項目持續熱銷、新房品質升級,分流了置換市場需求。”

基於成交量和成交結構的基本情況,各方人士認爲,以價換量仍然是常態。

58安居客研究院數據顯示,7月上海只有5個區二手房掛牌價上漲,長寧區上漲3.4%,松江區上漲2%,而黃浦區、青浦區微漲0.4%,閔行區漲幅爲0.3%。

與此同時,靜安、虹口、徐匯、楊浦等市中心區域二手房掛牌價格都呈現不同程度下降。在這個過程中,區域間的分化、區域內的分化、產品之間的分化仍在加劇。

盧文曦說:“現在(部分二手房)的價格更接近2016年。這其中有些結構性差異,比如地段差、房齡久的老公房還在不斷築底,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回升,還是要看市場成交量和政策支持,次新商品房、優質地段商品房則相對抗跌。”

“二手房價降幅明顯收窄”

“目前整體房價確實算2015年以來最低的了。”每經記者以賣房人身份諮詢虹口區涼城板塊的“老破小”房源價格,鏈家中介人員張廣(化名)通過企業微信這樣回覆。

每經記者查詢發現,市區內環內部分次新小區價格相對抗跌,如中遠兩灣城2房2廳戶型,近期成交單價在75000元~86000元/平方米。

這一價格與高峰時期(2022年8月單價約10萬元/平方米)相比回落幅度較大,但與2024年末相比,還有一定漲幅,且均價仍然高於2019年同期。

盧文曦說:“中遠兩灣城是內環內次新房,品質比較高,但開發週期長,密度也較大,因此小區內部品質和價格也有分化,最後開發的四期品質更好,一期、二期相對較弱。現在買房人越來越務實,一部分人想把老公房置換成次新房或者新房,市中心很多老房子畢竟面積小、停車難、舒適度不夠,如果面積一大,總價又高了。因此,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會有人選擇犧牲地段,改善面積。”

上文提到的虹口區涼城板塊廣苑小區,建於1993年前後,7月掛牌均價約44237元/平方米,與3年前64600元/平方米的掛牌均價相比下跌超過30%,6月成交單價甚至已來到34406元/平方米。

“按照現在的掛牌價,大多數房源都能再砍一點價。”張廣說,“具體還是要看房子情況和房東心態。”

盧文曦則透露,最近,二手房價格降幅明顯收窄。